第89节(3 / 4)
陆岩看到这样的顾启珪,眼睛里不经意流露出不易察觉的精光,他没想到顾昌逸会有这样一个心思单纯的儿子。虽然之前京中广为流传的四公子,他也听说过,但是像陆岩这样常年浸淫在官场战场的人当然是不把那些放在心上的。像这类根本没有经历过风雨,脑中还是很单纯的少年,在他们眼里简直就是不能看,也根本看不上眼。
不过,顾国安在这城池之中受伤是事实,这事儿确实是他理亏,所以还是不得不和这毛头小子周旋,趁着顾国安现在行动不便、不能主持大局的时候最是好操作。他可是知道的,这个小子现在代替顾昌逸处理这里的一切事物。
陆老爷子刚想继续说,就听见他眼中不太精明的少年接着说道:“小子年纪小,经事儿也少,但是笑着听着忠亲王说的是不错的。家父这事儿说起来确实是您的疏忽所致,既然都知道咱们城防有漏洞,您还是赶紧弥补才好。家父的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也只能提防以后不再发生此类事情。还是要加强家中守备才行,毕竟王爷还在这里呢,总不能让王爷处在危险之中吧,还是进行一次排查为好。”顾启珪口齿伶俐,说的也语重心长,他完全是顺着忠亲王的意思往下说的,谁也不能说他的话错了。
但是周围的人都瞪大了眼,这顾家的七爷怕不是有些憨吧。明眼人都能听出来忠亲王和陆岩陆将军是相反的意思,现在这个少年还顺着往下说,一点不理会对面两个人脸色都铁青了。
其实说起来,在这北境之地,不引起这些将领的反感才是最好的,顾启珪应该装的在傻一些,把这事儿糊弄过去才是上策,但是顾启珪偏不。一来他心中有气,在自家城门内让敌军占了便宜,这本来就是将领推脱不了的过错;再来他也有相当的底气,换做是其他的哪儿,顾启珪都不可能是这样的,但是这是北境,曾祖父曾经在这待了大半辈子,就刚来到这儿才几日,顾启珪已经看见好多将领去探望爹爹了。
这些将士大多数都是和爹爹差不多年纪,现在已经变成了北境这里能带着队伍行军作战的头领。他们都是曾经因为战乱失去了亲人,由顾老爷子下令,在顾氏家族的照拂下长大的,成才后,他们分成了两队人马,其中一部分去了顾府那里当了暗卫,一部分则是留在了这北境之中,守护着这里的边界。所以说,要不是因为当时身处城池之中,周围都是自己人,没有大的防备,顾国安本不应该受伤才对。
顾启珪说了那话之后,就低下了头,不再看着任何人。
因为顾启珪说的这些话,陆岩倒是不好接话了,他本来就是一个薄情少言又有点自以为是的人,‘陆’这个姓氏给了他太多的东西,让它彻底的认不清自己,刚刚和顾启珪说的那两句软化已经耗费了他太多的心神。
忠亲王在旁边听了这一系列的过程,他对顾启珪算是绝望了,越发的觉得这个人是缺心眼儿。都在别人的地盘了还不知道低头,这人不是傻就是胆子太大。
周围彻底安静下来了,谁也不再说话,忠亲王看的糟心,于是口气不太好的开口:“既然没有什么事情了,就赶紧回去吧,在这里还碍事。”这句话当然是因为嫌弃顾启珪才说的,接着而又向陆岩,“将军还是去歇息吧,这段时间辛苦了。这守卫边境是个大事,有时候有了什么疏忽也是常事,父皇一定会秉公处理的。幸好这顾阁老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不过这疏职之罪还是有的,陆将军好自为之,本王就先回去驿站了。”说着就率先走了下去。
顾启珪当然是跟着离开,对于忠亲王所说的话,他像是听不懂似的,并不发表意见。既然他们都当他是傻的,那就是傻的呗。
城楼上的陆岩看着他们一行人离开后,才转身把目光投向战场,这场战争已经快要结束了,就是这样,这几年来他们两军对垒都是小打小闹,闹到现在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了。
顾启珪走出好远后还觉得有人在盯着自己,回过头去,就看见了城楼上的陆霆,眼神很是复杂,还带着点兴味。顾启珪皱皱眉头,不知道这人想干什么,一阵风吹来,顾启珪打了个激灵,有什么事儿还是回去再说吧。
京城·顾府
顾启珪出发后,向家里写了不少的信,上一封信说是他们已经快到北境了,这一封信是今日才来到。
管家直接把信书给了两姐妹,此时,顾烟琪在一旁看着,顾烟茗哆嗦着手把信打开,两姐妹头挨着头一起看信。她们姐妹两个是想先看看信的内容,因为她们实在怕里面写着的会是坏消息,所以不敢直接交给母亲朱氏。现在的朱氏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虽然从来没有哭,但让人看着就难过,她们做女儿自然更是感伤。
这封信本就是顾启珪报平安的信,就是他刚到北境就命人送回来的。信上内容也比较简单,父亲无性命之虑,太医说恢复的不错,要是情况允许,就会尽快赶回来,希望家中母亲好好保重身体,姐姐们多多照顾娘亲等等,大致就是这些内容。
信不长,但是姐妹俩看信用了不少的时间,一字一字的看了两遍才开始相视而笑,笑着笑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这不是难过,是松了一口气,是深深的庆幸,这些天紧紧绷着的神经也终于是放松了下来。
“去娘亲那吧,赶快给娘亲看看。”顾烟琪胡乱的把眼泪抹掉,站起来说道。
顾烟茗点点头,也跟着站了起来。
两姐妹到之前,朱氏正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些恍惚,虽然她知道她应该振作起来的,她应该替儿子女儿好好安排,也知道就是夫君遭遇什么不测,她的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但是知道归知道,她就是做不到。这段时间她没有丝毫的干劲,她的脑子好像不听她使唤似的,老是跟她作对,里面充斥着这些年来她与夫君生活的点点滴滴。
再加上,她现在还有些担心小儿子,虽然那孩子有些小聪明,但是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北境和江南不一样,是存在危险的。更不用说北境苦寒,也不知道那孩子能不能撑住。
不过,朱氏也经在努力了,她每日都在告诉自己夫君和幼子都没事儿,每日都在盼着幼子的下一封信,她只希望那是一封充满希望的信。
“娘亲,娘亲,”门外传来小女儿的呼喊声,自从夫君出事的消息,小女儿也像是一下子长大了似的,不这样大声说话,也总是懂事的学着处理府里的这些事情,这些朱氏都是知道的。但是现在小女儿的声音里明显是夹杂着兴奋的,到底发生了何事,答案呼之欲出,朱氏却是想都不敢想下去了。
朱氏哆嗦着站起身,想去迎迎两个女儿,但是两腿都像是灌了铅似的,一步也不能挪动。
“娘亲,顺宝的信送到了,爹爹无事,爹爹没有事。”顾烟琪跑进来抱着朱氏大声说道。
顾烟茗扶住妹妹,把信递给朱氏,“娘亲您看看吧,女儿检查过了,署名是启珪的亲笔。”这是他们一家人的习惯,有时候因为忙一些汇报事情的信件有可能是别人代笔,但是最后必须是自己亲自署名,这也是为了防止别人调换信件。
朱氏脑中有一片的空白,过了好一会儿,深呼吸了好几下,才伸手接过了这封信,一个字一个字,朱氏看的仔细。朱氏低着头,一颗颗豆大的泪珠掉在了信纸上,这还是自从知道顾国安生死不明的事情后,她第一次哭。像是把心里的恐惧、担心全部化作眼泪哭出来似的,朱氏眼泪一直流个不停,但是表情却是极其轻松的。
“娘亲,”顾烟琪踟蹰的叫道。
“嗯,没事儿,娘亲没事儿。”朱氏摸摸女儿的手,她这是这几日压抑的太厉害了。 ↑返回顶部↑
不过,顾国安在这城池之中受伤是事实,这事儿确实是他理亏,所以还是不得不和这毛头小子周旋,趁着顾国安现在行动不便、不能主持大局的时候最是好操作。他可是知道的,这个小子现在代替顾昌逸处理这里的一切事物。
陆老爷子刚想继续说,就听见他眼中不太精明的少年接着说道:“小子年纪小,经事儿也少,但是笑着听着忠亲王说的是不错的。家父这事儿说起来确实是您的疏忽所致,既然都知道咱们城防有漏洞,您还是赶紧弥补才好。家父的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也只能提防以后不再发生此类事情。还是要加强家中守备才行,毕竟王爷还在这里呢,总不能让王爷处在危险之中吧,还是进行一次排查为好。”顾启珪口齿伶俐,说的也语重心长,他完全是顺着忠亲王的意思往下说的,谁也不能说他的话错了。
但是周围的人都瞪大了眼,这顾家的七爷怕不是有些憨吧。明眼人都能听出来忠亲王和陆岩陆将军是相反的意思,现在这个少年还顺着往下说,一点不理会对面两个人脸色都铁青了。
其实说起来,在这北境之地,不引起这些将领的反感才是最好的,顾启珪应该装的在傻一些,把这事儿糊弄过去才是上策,但是顾启珪偏不。一来他心中有气,在自家城门内让敌军占了便宜,这本来就是将领推脱不了的过错;再来他也有相当的底气,换做是其他的哪儿,顾启珪都不可能是这样的,但是这是北境,曾祖父曾经在这待了大半辈子,就刚来到这儿才几日,顾启珪已经看见好多将领去探望爹爹了。
这些将士大多数都是和爹爹差不多年纪,现在已经变成了北境这里能带着队伍行军作战的头领。他们都是曾经因为战乱失去了亲人,由顾老爷子下令,在顾氏家族的照拂下长大的,成才后,他们分成了两队人马,其中一部分去了顾府那里当了暗卫,一部分则是留在了这北境之中,守护着这里的边界。所以说,要不是因为当时身处城池之中,周围都是自己人,没有大的防备,顾国安本不应该受伤才对。
顾启珪说了那话之后,就低下了头,不再看着任何人。
因为顾启珪说的这些话,陆岩倒是不好接话了,他本来就是一个薄情少言又有点自以为是的人,‘陆’这个姓氏给了他太多的东西,让它彻底的认不清自己,刚刚和顾启珪说的那两句软化已经耗费了他太多的心神。
忠亲王在旁边听了这一系列的过程,他对顾启珪算是绝望了,越发的觉得这个人是缺心眼儿。都在别人的地盘了还不知道低头,这人不是傻就是胆子太大。
周围彻底安静下来了,谁也不再说话,忠亲王看的糟心,于是口气不太好的开口:“既然没有什么事情了,就赶紧回去吧,在这里还碍事。”这句话当然是因为嫌弃顾启珪才说的,接着而又向陆岩,“将军还是去歇息吧,这段时间辛苦了。这守卫边境是个大事,有时候有了什么疏忽也是常事,父皇一定会秉公处理的。幸好这顾阁老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不过这疏职之罪还是有的,陆将军好自为之,本王就先回去驿站了。”说着就率先走了下去。
顾启珪当然是跟着离开,对于忠亲王所说的话,他像是听不懂似的,并不发表意见。既然他们都当他是傻的,那就是傻的呗。
城楼上的陆岩看着他们一行人离开后,才转身把目光投向战场,这场战争已经快要结束了,就是这样,这几年来他们两军对垒都是小打小闹,闹到现在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了。
顾启珪走出好远后还觉得有人在盯着自己,回过头去,就看见了城楼上的陆霆,眼神很是复杂,还带着点兴味。顾启珪皱皱眉头,不知道这人想干什么,一阵风吹来,顾启珪打了个激灵,有什么事儿还是回去再说吧。
京城·顾府
顾启珪出发后,向家里写了不少的信,上一封信说是他们已经快到北境了,这一封信是今日才来到。
管家直接把信书给了两姐妹,此时,顾烟琪在一旁看着,顾烟茗哆嗦着手把信打开,两姐妹头挨着头一起看信。她们姐妹两个是想先看看信的内容,因为她们实在怕里面写着的会是坏消息,所以不敢直接交给母亲朱氏。现在的朱氏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虽然从来没有哭,但让人看着就难过,她们做女儿自然更是感伤。
这封信本就是顾启珪报平安的信,就是他刚到北境就命人送回来的。信上内容也比较简单,父亲无性命之虑,太医说恢复的不错,要是情况允许,就会尽快赶回来,希望家中母亲好好保重身体,姐姐们多多照顾娘亲等等,大致就是这些内容。
信不长,但是姐妹俩看信用了不少的时间,一字一字的看了两遍才开始相视而笑,笑着笑着眼泪就流下来了,这不是难过,是松了一口气,是深深的庆幸,这些天紧紧绷着的神经也终于是放松了下来。
“去娘亲那吧,赶快给娘亲看看。”顾烟琪胡乱的把眼泪抹掉,站起来说道。
顾烟茗点点头,也跟着站了起来。
两姐妹到之前,朱氏正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有些恍惚,虽然她知道她应该振作起来的,她应该替儿子女儿好好安排,也知道就是夫君遭遇什么不测,她的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但是知道归知道,她就是做不到。这段时间她没有丝毫的干劲,她的脑子好像不听她使唤似的,老是跟她作对,里面充斥着这些年来她与夫君生活的点点滴滴。
再加上,她现在还有些担心小儿子,虽然那孩子有些小聪明,但是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北境和江南不一样,是存在危险的。更不用说北境苦寒,也不知道那孩子能不能撑住。
不过,朱氏也经在努力了,她每日都在告诉自己夫君和幼子都没事儿,每日都在盼着幼子的下一封信,她只希望那是一封充满希望的信。
“娘亲,娘亲,”门外传来小女儿的呼喊声,自从夫君出事的消息,小女儿也像是一下子长大了似的,不这样大声说话,也总是懂事的学着处理府里的这些事情,这些朱氏都是知道的。但是现在小女儿的声音里明显是夹杂着兴奋的,到底发生了何事,答案呼之欲出,朱氏却是想都不敢想下去了。
朱氏哆嗦着站起身,想去迎迎两个女儿,但是两腿都像是灌了铅似的,一步也不能挪动。
“娘亲,顺宝的信送到了,爹爹无事,爹爹没有事。”顾烟琪跑进来抱着朱氏大声说道。
顾烟茗扶住妹妹,把信递给朱氏,“娘亲您看看吧,女儿检查过了,署名是启珪的亲笔。”这是他们一家人的习惯,有时候因为忙一些汇报事情的信件有可能是别人代笔,但是最后必须是自己亲自署名,这也是为了防止别人调换信件。
朱氏脑中有一片的空白,过了好一会儿,深呼吸了好几下,才伸手接过了这封信,一个字一个字,朱氏看的仔细。朱氏低着头,一颗颗豆大的泪珠掉在了信纸上,这还是自从知道顾国安生死不明的事情后,她第一次哭。像是把心里的恐惧、担心全部化作眼泪哭出来似的,朱氏眼泪一直流个不停,但是表情却是极其轻松的。
“娘亲,”顾烟琪踟蹰的叫道。
“嗯,没事儿,娘亲没事儿。”朱氏摸摸女儿的手,她这是这几日压抑的太厉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