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节(3 / 4)
杜老太太又瞧着几个不敢落座的姨娘,开口道:“来来来,你们也过来,今年红包多,人人都有份。”
花姨娘便笑吟吟的上前,行了一个全礼道:“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杜老太太原本是不怎么喜欢花姨娘的,这么多年也没跟靡芜院里头的几位姨娘打过什么交道。只不过是知道她们的家世原本也是不错的而已,有时候花园里散步照面了,也知道她们个个是花容月貌的。除了苏姨娘,在南方时候就跟了过来,杜老太太可怜她身世,对杜二老爷的其他三个姨娘,她还真算不得怎么熟悉。
尤其是这位花姨娘,在她心里头那也是一个出挑的性子,好好的名将之后,最后来做了姨娘,也算是有魄力了。如今大抵是因为年纪大了,杜老太太看人的眼光似乎比年轻时候宽容许多,便觉得这花姨娘,其实也是很单纯一个人,模样又好,说话又和气,怎么说这样的人能进杜家,也是杜二老爷的福分了。
“谁让你们客气了,一个个的,帮着我照顾老二这么多年,又生儿育女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来来来,都领一个红包回去。”杜老太太说着,只扭头问站在一旁的杜二老爷夫妇道:“我给她们红包,你们两个有意见吗?”
杜二太太在这一点上倒是还挺随和的,只陪笑道:“老太太您这话说的,这不是应当的吗?”
杜二老爷也跟着开口道:“既然老太太给你们,那你们就都拿着吧。”
紧接着就连茯苓和沐姨娘都拿了红包,再接下去便是各个房里头的大丫鬟,将自家院子里头的红包也一并领了去。这一番事情做下来,正好也到了用晚膳的时候。
杜家算是体贴下人的人家,若是有丫鬟小厮想回家过年的,也是放他们回去的。刘七巧就放了绿柳回家里头,她哥哥今年娶了新媳妇,算是第一年在家过年,自然是要回去的。更何况她嫂子也有了身孕,比刘七巧大三个月,家里头人就想着,到时候能让她进来,给七巧的孩子当奶娘。刘七巧也见过那姑娘,庄上人家出来的,身子骨结实,倒是很不错的。只是刘七巧倒是挺想自己奶孩子的,毕竟这是一种母亲和婴儿的感情交流方式。不过这些事情,现在提起来,还太早了一些。
今儿一共摆了三席,因为没有外男,所以也没有用屏风当起来。老太太带着两位老爷、四位少爷坐一桌。太太奶奶姑娘们一桌,姨娘们另外也开了一桌。
对于姨娘们能坐下来吃饭,刘七巧心里头也是高兴的,这毕竟在外头人家是很少的。换了那些公侯府邸,是想都不能想的。也就是一些商贾人家,不太重这样的礼数,不过若是做的太过了,也要被外头传什么没有规矩。不过只是一顿过年的团圆饭而已,到也没什么,也是杜老太太的恩典。
年夜饭的菜色准备的不错,六道冷盘、十八道热菜,满满的一大桌子。吃到一半的时候,杜老太太便对丫鬟们道:“你们也出去吃吧,这菜也差不多上齐了,也忙了一整天,都去休息吧。”
赵氏也跟着道:“都去吃吧,一会儿唱戏的人来了,想着看戏可就要饿肚子了。”
杜老太太只惊道:“怎么还预备了唱戏?”
赵氏便乐呵呵的笑道:“原是我娘家请的,我弟媳妇是个戏迷,非说过年在家里头唱一长才喜庆,所以唱完了她们那边的,我就借了回来,也在自己家热闹热闹。”
“好好,热闹好,我有好些日子没听戏了,哪个戏班的?”杜老太太便问道。
“是金花班的,老太太铁定听过他们的戏,去年金花班里头的沈青花怀了孩子,没怎么出来演戏,如今孩子才两个月,就又出来了,一会儿老太太您瞧了就知道了,那身段怎么看都不像是生过孩子的,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保养的。”赵氏说着,脸上还有几分艳羡的神色,只略略郁闷道:“我们这种,孩子都生了半年,还是一个水桶腰,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呢。”
杜蘅听了,只哈哈大笑了起来,然后又随口来了一句:“我摸着你最近腰也细了。”
这一句话臊的赵氏原本白净的脸顿时就涨得通红的,狠狠瞪了一眼杜蘅就回了自己位置上。那边杜老太太就替她解围道:“蘅哥儿你还说,如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赖你媳妇张罗,你既知道她腰都累细了,是不是也要好好的犒劳犒劳她?”
杜蘅便站起来,满了一杯酒,走到赵氏的跟前道:“娘子,小的敬你一杯。”
赵氏脸还红着,只站起来,接了酒杯扭头就喝了下去,万般无奈道:“你安生些吧,何苦寻我的开心,老太太还没敬呢,倒是敬起我来了,岂不是折煞了我。”
杜蘅连忙一脸受教的表情,只接过了赵氏手里的杯子道:“是是是,娘子教训的是,我这就去敬老太太一杯。”
众人也跟着笑了起来,杜若便跟着杜蘅一起站起来,去给老太太敬酒。
杜老太太急忙摆了摆手道:“少来折腾我,我不喝酒,大郎你也不要喝酒,你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杜蘅听老太太这样说,顿时又垮下一张脸,只委屈道:“老太太,大哥的酒我替他喝了成不?他负责敬酒,我负责喝酒,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
“你也少喝些,黄汤灌多了容易误事。”杜老太太说着,便只高高兴兴吃了起来,又对那两个小的道:“你们也去,敬敬你们的爹娘、还有你们的姨娘,这些都是长辈,以后都要孝顺他们。”
杜莘和杜茂就都站了起来,举起杯子道:“孙儿祝老太太福如东寿比南山。”
杜老太太只笑着道:“好好,都乖都乖。”
一场年夜饭就在这样欢欢喜喜的热闹中过去了下一半儿,又过了片刻,外面丫鬟只开口道:“回老太太、二奶奶,金花班的人来了。”
赵氏便站了起来,到外头去安排,一边走一边道:“让他们进来吧,戏台就搭在福寿堂正房前面的空地上,省得老太太再往外头跑,怪冷的,赏钱都预备好了吗?” ↑返回顶部↑
花姨娘便笑吟吟的上前,行了一个全礼道:“那我们就不客气了。”
杜老太太原本是不怎么喜欢花姨娘的,这么多年也没跟靡芜院里头的几位姨娘打过什么交道。只不过是知道她们的家世原本也是不错的而已,有时候花园里散步照面了,也知道她们个个是花容月貌的。除了苏姨娘,在南方时候就跟了过来,杜老太太可怜她身世,对杜二老爷的其他三个姨娘,她还真算不得怎么熟悉。
尤其是这位花姨娘,在她心里头那也是一个出挑的性子,好好的名将之后,最后来做了姨娘,也算是有魄力了。如今大抵是因为年纪大了,杜老太太看人的眼光似乎比年轻时候宽容许多,便觉得这花姨娘,其实也是很单纯一个人,模样又好,说话又和气,怎么说这样的人能进杜家,也是杜二老爷的福分了。
“谁让你们客气了,一个个的,帮着我照顾老二这么多年,又生儿育女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来来来,都领一个红包回去。”杜老太太说着,只扭头问站在一旁的杜二老爷夫妇道:“我给她们红包,你们两个有意见吗?”
杜二太太在这一点上倒是还挺随和的,只陪笑道:“老太太您这话说的,这不是应当的吗?”
杜二老爷也跟着开口道:“既然老太太给你们,那你们就都拿着吧。”
紧接着就连茯苓和沐姨娘都拿了红包,再接下去便是各个房里头的大丫鬟,将自家院子里头的红包也一并领了去。这一番事情做下来,正好也到了用晚膳的时候。
杜家算是体贴下人的人家,若是有丫鬟小厮想回家过年的,也是放他们回去的。刘七巧就放了绿柳回家里头,她哥哥今年娶了新媳妇,算是第一年在家过年,自然是要回去的。更何况她嫂子也有了身孕,比刘七巧大三个月,家里头人就想着,到时候能让她进来,给七巧的孩子当奶娘。刘七巧也见过那姑娘,庄上人家出来的,身子骨结实,倒是很不错的。只是刘七巧倒是挺想自己奶孩子的,毕竟这是一种母亲和婴儿的感情交流方式。不过这些事情,现在提起来,还太早了一些。
今儿一共摆了三席,因为没有外男,所以也没有用屏风当起来。老太太带着两位老爷、四位少爷坐一桌。太太奶奶姑娘们一桌,姨娘们另外也开了一桌。
对于姨娘们能坐下来吃饭,刘七巧心里头也是高兴的,这毕竟在外头人家是很少的。换了那些公侯府邸,是想都不能想的。也就是一些商贾人家,不太重这样的礼数,不过若是做的太过了,也要被外头传什么没有规矩。不过只是一顿过年的团圆饭而已,到也没什么,也是杜老太太的恩典。
年夜饭的菜色准备的不错,六道冷盘、十八道热菜,满满的一大桌子。吃到一半的时候,杜老太太便对丫鬟们道:“你们也出去吃吧,这菜也差不多上齐了,也忙了一整天,都去休息吧。”
赵氏也跟着道:“都去吃吧,一会儿唱戏的人来了,想着看戏可就要饿肚子了。”
杜老太太只惊道:“怎么还预备了唱戏?”
赵氏便乐呵呵的笑道:“原是我娘家请的,我弟媳妇是个戏迷,非说过年在家里头唱一长才喜庆,所以唱完了她们那边的,我就借了回来,也在自己家热闹热闹。”
“好好,热闹好,我有好些日子没听戏了,哪个戏班的?”杜老太太便问道。
“是金花班的,老太太铁定听过他们的戏,去年金花班里头的沈青花怀了孩子,没怎么出来演戏,如今孩子才两个月,就又出来了,一会儿老太太您瞧了就知道了,那身段怎么看都不像是生过孩子的,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保养的。”赵氏说着,脸上还有几分艳羡的神色,只略略郁闷道:“我们这种,孩子都生了半年,还是一个水桶腰,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呢。”
杜蘅听了,只哈哈大笑了起来,然后又随口来了一句:“我摸着你最近腰也细了。”
这一句话臊的赵氏原本白净的脸顿时就涨得通红的,狠狠瞪了一眼杜蘅就回了自己位置上。那边杜老太太就替她解围道:“蘅哥儿你还说,如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赖你媳妇张罗,你既知道她腰都累细了,是不是也要好好的犒劳犒劳她?”
杜蘅便站起来,满了一杯酒,走到赵氏的跟前道:“娘子,小的敬你一杯。”
赵氏脸还红着,只站起来,接了酒杯扭头就喝了下去,万般无奈道:“你安生些吧,何苦寻我的开心,老太太还没敬呢,倒是敬起我来了,岂不是折煞了我。”
杜蘅连忙一脸受教的表情,只接过了赵氏手里的杯子道:“是是是,娘子教训的是,我这就去敬老太太一杯。”
众人也跟着笑了起来,杜若便跟着杜蘅一起站起来,去给老太太敬酒。
杜老太太急忙摆了摆手道:“少来折腾我,我不喝酒,大郎你也不要喝酒,你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
杜蘅听老太太这样说,顿时又垮下一张脸,只委屈道:“老太太,大哥的酒我替他喝了成不?他负责敬酒,我负责喝酒,这样岂不是一举两得!”
“你也少喝些,黄汤灌多了容易误事。”杜老太太说着,便只高高兴兴吃了起来,又对那两个小的道:“你们也去,敬敬你们的爹娘、还有你们的姨娘,这些都是长辈,以后都要孝顺他们。”
杜莘和杜茂就都站了起来,举起杯子道:“孙儿祝老太太福如东寿比南山。”
杜老太太只笑着道:“好好,都乖都乖。”
一场年夜饭就在这样欢欢喜喜的热闹中过去了下一半儿,又过了片刻,外面丫鬟只开口道:“回老太太、二奶奶,金花班的人来了。”
赵氏便站了起来,到外头去安排,一边走一边道:“让他们进来吧,戏台就搭在福寿堂正房前面的空地上,省得老太太再往外头跑,怪冷的,赏钱都预备好了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