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重生后 第4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每次看到那豫州刺史能那样把周围所有事情做好,似乎和所有人为善,我又觉得我的想法过于幼稚,爱恨过于分明,太过于认真地纠结一件事情,或许在整个官场上来看并不算一个很好的品质,尤其在想到父皇平日里行事,便更加肯定了这一点。
  我想我最后大概会和舅舅至少看起来和睦,我会想给他一点点希望,就好像钓鱼的时候挂在钩子上的诱饵。
  舅舅对我们来说仍然很重要,他毕竟是和我们关系最近的人之一,除却父皇,最近的也就是他了。
  他这几年一直以来的讨好,在我看来也算是他的反思,他不希望我们会有什么事情,毕竟哪怕只从荣华富贵来看,他也会希望我们俩平平安安。
  总之,不知道你怎么想,我会改变对舅舅一家的一些对待方式。
  王炎序,他们俩的亲舅舅,从前的安国公现在的安县侯,这也是李傃心里一直放着的人。
  倒不是因为别的,他只是很简单的厌恶这个人。
  他比李傕年长,有些事情他知道得比李傕更多一些,他知道李傕当初封吴王的原因,知道当初皇后为什么和王家疏远,甚至知道自己外公尚在的时候王家是如何平衡了皇后和他以及他父皇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
  而之后所有事情失序,不过是因为王炎鎕惈序自私而已。
  当他成为安国公,他很清楚地把自己和别人分得很开——更确切来说,他认知中的安国公府只有他和他的妻儿,不再包括了其他人。
  当他不再考虑旁人,那么行事自然会事事想着自己的好处,而不想别人的难处。
  而这就造成了当初皇后在宫中的困境,可偏偏这困境无解,她不可能与王家一刀两断一了百了,她姓王,她与这个王炎序是亲兄妹,他们的关系亲近到不会有人认为他们是两个不同的王家,王炎序所行事几乎能代表她的某些态度偏向,而她无论怎么撇清都抵不过旁人阴谋猜想。
  那时候他甚至想过,要是王炎序死了,直接把安国公夺爵,大约皇后在宫中还能过得自在一些。
  但这世上许多时候便是应着祸害遗千年这样的老话,他的母亲都没了,王炎序还活蹦乱跳着,甚至还能跟着他弟弟一起去豫州,甚至还能让他弟弟觉得或许可以原谅。
  他不会去干涉李傕的决定,但他做不到原谅,也不打算去这样做。
  如果有些时候就是需要一个平衡的态度,如果李傕愿意缓和关系,那么他也必须和王炎序这样疏远下去。
  想到这里,他情不自禁又想起了李章。
  尽管他不想成为李章那样的人,可他在东宫这二十年,还是不免会耳濡目染,他会不自觉地便想着如何权衡,他似乎在慢慢成为一个他自己都很厌恶的人。
  暗自摇了摇头,他继续把信看了下去。
  絮絮叨叨说完了关于王炎序,李傕便说起了淑妃。
  他写道:
  话说回来,从豫州刺史身上,我倒是看出了淑妃娘娘颇多不容易之处。
  如若将来有一天你我之一登基,淑妃娘娘不想离宫了,我是愿意奉养她的。
  她在宫中行事要比这豫州刺史在豫州还要难一万倍,至少刺史大人有钱有权有美人,膝下有子有女,虽然眼前有困难有考验,但未来可期,甚至将来有一天他不乐意做官还能拂袖而去,说不定还会被人写作视钱财如粪土不为五斗米折腰之类的佳话,总之刺史大人的将来和现在都是光明的。
  而淑妃娘娘便不是,我认为她想出宫,是因为在宫中其实并没有希望——就算退一万步,将来她自己再亲生一个皇子,也是难过的,她的将来一眼可以看透,未来可期这四个字和她基本没有关系,她的钱不是自己的权更不可能是自己的,她的一切依附在父皇身上,而父皇根本不会给她什么未来,皇帝的宠爱最虚无缥缈,总之,淑妃娘娘在宫中实在太不容易。
  这样不容易之下,这么几年下来淑妃娘娘对你我都颇多照顾,只能说她的确心善,母后当初并没有看错她,而她也的确值得将来我们俩对她好一些。
  看到这里,李傃忽然想起来几年前跟随自己母亲去元山宫时候,在马车上与对淑妃江画那惊鸿一瞥。
  那时候他的母后说,想放淑妃出宫去。
  他曾经是以为淑妃会借着那次机会离开的,但后来她留下来了。
  那或许是她唯一可能离开的机会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