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改嫁死对头 第257节(2 / 4)
建筑都不高,远远看去像是古画小镇,抬头就能看到远山,山、水、建筑结合在一起,满目青山翠绿。
江边有不少钓鱼的人,有游船带着游客渡江,很是安逸闲适。
到了地方,展艾萍有一种被景区包围的感觉,处处都是景。
第150章 喝茶
他们的新家在三层, 新建的家属房,一栋楼,总高五层, 一梯两户, 两边两个楼梯,屋子大概九十多个平方,两房一厅一厨一卫,进去后感觉还很大的,因为这时候还没所谓的公摊,里面是实打实的面积, 两个房间和客厅都很大,看起来十分开阔, 阳台也很大, 这要是以后的黑心开发商来算面积, 这得是一百三十平的得房面积。
因为家里的孩子多,展艾萍和顾晟打算用柜子做隔断, 夫妻俩睡偏小一点的房间, 小汤圆姐妹俩共用一个大房间, 中间用柜子隔开, 外面的大厅也给哥哥锅包肉隔出一个房间。
小汤圆道:“家里变小了。”
跟以前住的屋子相比, 的确是变小了,但是建筑是新的, 楼层不高不矮, 站在阳台上往外看,视野很舒服, 在阳台上就能看见青山。
在这里似乎处处都能看到山。
展艾萍道:“是变小了, 妈妈那边应该也能分个小房子。”
现在的商品房开发还在起步阶段, 等经济特区那边率先开启卖地赚钱模式,各大城市都要开始卖地赚钱了。
去买房子吗?
九十年代流行单位开发房产,也是员工福利,买自己单位的房产可比外面的便宜多了。
展艾萍想想也许能买块地皮,自己盖栋小房子。
可惜他们家现在才几万块钱,连一套商品房都买不起,一套商品房,少说也要五六万了,一套房子都买不起,别说买地皮。
还是得想办法赚点钱。
花了两三天功夫,总算是把家整理安定下来,展艾萍带着女儿各种出门买锅碗瓢盆以及别的洗护用品,逐渐把新家填满。
展艾萍再一次感叹道:“破家值万贯,一搬穷三年。”
安定下来后,一家子开始适应这边的生活,因为还没有开始工作,夫妻俩就带着两个孩子出门玩,早上六七点起来,这时候的公园热闹,各种大爷大妈们舞剑的,打太极的,应有尽有。
更多是去爬山的,早上去爬山不要门票钱,赶在六点半前进去,一家子斗志昂扬去爬山,这边的山不算高,跟爬泰山不一样,每天爬上山顶可以成为日常活动,而不是像爬泰山一样,爬上去就要瘫几天。
爬山的时候,一大堆“啊啊啊”在山上大喊的人,小汤圆姐妹俩特别放肆,一边爬一边喊,在山上再怎么鬼喊鬼叫还没人怪你扰民。
因为很多人都在喊,回声一阵阵的。
下了山正好七点多,街面很多米粉铺子,城里大部分人的早餐都是吃米粉,这边的粮食以种水稻为主,气候地理条件天然适合种水稻,百分之八十的粮食产出都是大米。
这边水热自然条件好,湿热,雨多,有不少“粮仓”大县,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公社生产队都是有大量余粮的,每年不仅能完成粮食征购指标,还能多向国家销售粮食,大米盈余。
所以这边盛行吃米粉。
一斤大米能制成两点五斤左右的米粉,一般人早上吃二两米粉,也就是二两大米制成的米粉,差不多有半斤了,买二两米粉,还需要□□票。
顾晟要吃四两米粉,展艾萍吃二两米粉,三个小家伙分别是一两米粉,而这个时候顾晟每个月的粮票配给三十八斤,展艾萍三十斤,小家伙们分别是十几斤上下的粮票定额。
像展艾萍这样每天一斤粮票定额的,吃米粉挺划算,因为米粉饱腹感强,可以早上吃二两米粉,晚上吃二两米粉,才用去了四两粮票,还剩个六两粮票,中午也吃不完。
这个时候的粮食粮票已经开始有盈余了,市面上还悄悄的出现一种不要粮票的议价粮,只是没有放在明面上。
从这会儿开始,各种票证就开始陆陆续续退出市场。 ↑返回顶部↑
江边有不少钓鱼的人,有游船带着游客渡江,很是安逸闲适。
到了地方,展艾萍有一种被景区包围的感觉,处处都是景。
第150章 喝茶
他们的新家在三层, 新建的家属房,一栋楼,总高五层, 一梯两户, 两边两个楼梯,屋子大概九十多个平方,两房一厅一厨一卫,进去后感觉还很大的,因为这时候还没所谓的公摊,里面是实打实的面积, 两个房间和客厅都很大,看起来十分开阔, 阳台也很大, 这要是以后的黑心开发商来算面积, 这得是一百三十平的得房面积。
因为家里的孩子多,展艾萍和顾晟打算用柜子做隔断, 夫妻俩睡偏小一点的房间, 小汤圆姐妹俩共用一个大房间, 中间用柜子隔开, 外面的大厅也给哥哥锅包肉隔出一个房间。
小汤圆道:“家里变小了。”
跟以前住的屋子相比, 的确是变小了,但是建筑是新的, 楼层不高不矮, 站在阳台上往外看,视野很舒服, 在阳台上就能看见青山。
在这里似乎处处都能看到山。
展艾萍道:“是变小了, 妈妈那边应该也能分个小房子。”
现在的商品房开发还在起步阶段, 等经济特区那边率先开启卖地赚钱模式,各大城市都要开始卖地赚钱了。
去买房子吗?
九十年代流行单位开发房产,也是员工福利,买自己单位的房产可比外面的便宜多了。
展艾萍想想也许能买块地皮,自己盖栋小房子。
可惜他们家现在才几万块钱,连一套商品房都买不起,一套商品房,少说也要五六万了,一套房子都买不起,别说买地皮。
还是得想办法赚点钱。
花了两三天功夫,总算是把家整理安定下来,展艾萍带着女儿各种出门买锅碗瓢盆以及别的洗护用品,逐渐把新家填满。
展艾萍再一次感叹道:“破家值万贯,一搬穷三年。”
安定下来后,一家子开始适应这边的生活,因为还没有开始工作,夫妻俩就带着两个孩子出门玩,早上六七点起来,这时候的公园热闹,各种大爷大妈们舞剑的,打太极的,应有尽有。
更多是去爬山的,早上去爬山不要门票钱,赶在六点半前进去,一家子斗志昂扬去爬山,这边的山不算高,跟爬泰山不一样,每天爬上山顶可以成为日常活动,而不是像爬泰山一样,爬上去就要瘫几天。
爬山的时候,一大堆“啊啊啊”在山上大喊的人,小汤圆姐妹俩特别放肆,一边爬一边喊,在山上再怎么鬼喊鬼叫还没人怪你扰民。
因为很多人都在喊,回声一阵阵的。
下了山正好七点多,街面很多米粉铺子,城里大部分人的早餐都是吃米粉,这边的粮食以种水稻为主,气候地理条件天然适合种水稻,百分之八十的粮食产出都是大米。
这边水热自然条件好,湿热,雨多,有不少“粮仓”大县,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公社生产队都是有大量余粮的,每年不仅能完成粮食征购指标,还能多向国家销售粮食,大米盈余。
所以这边盛行吃米粉。
一斤大米能制成两点五斤左右的米粉,一般人早上吃二两米粉,也就是二两大米制成的米粉,差不多有半斤了,买二两米粉,还需要□□票。
顾晟要吃四两米粉,展艾萍吃二两米粉,三个小家伙分别是一两米粉,而这个时候顾晟每个月的粮票配给三十八斤,展艾萍三十斤,小家伙们分别是十几斤上下的粮票定额。
像展艾萍这样每天一斤粮票定额的,吃米粉挺划算,因为米粉饱腹感强,可以早上吃二两米粉,晚上吃二两米粉,才用去了四两粮票,还剩个六两粮票,中午也吃不完。
这个时候的粮食粮票已经开始有盈余了,市面上还悄悄的出现一种不要粮票的议价粮,只是没有放在明面上。
从这会儿开始,各种票证就开始陆陆续续退出市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