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波涛暗涌的表面平静无波,蒙古那边再次传来消息,逃回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再次蠢蠢欲动,集结旧部,准备再次对各部用兵,为着此事,玄烨与蒙古各部于多伦会盟,目的很明确,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集结所有力量,保证在噶尔丹再次动手之前解决噶尔丹的问题。
  借此机会,玄烨将多年来的北方问题解决,将喀尔喀蒙古正式收入大清的版图之内。以请罪、众议、赦免、赐宴、封赏、大阅、建寺、编旗等形式,平息喀尔喀两部的积怨与纷争。
  没有随玄烨一道前去的明夷在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也不得不称赞玄烨雄才大略。
  要知道中华上下几千年,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的大患。自秦始皇以来修筑长城,以敌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原都已经成为常规,可是玄烨却运用政治手段,把原本是敌人的北方游牧民族收服,让他们心悦诚服的归顺,变成了最坚实的城墙。
  这一手怀柔政策用的漂亮之极,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他们向往中原的生活,更多是因为中原在他们的认知里是有吃不尽的粮食,上好的锦衣绸缎。很多都是为了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好,所以才会对中原烧杀抢掠。
  大清自后金建立以来一直都和蒙古交好,前面几代的联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虽然不能再让蒙古壮大,变成自己无法应对的敌人,但是所谓的制衡之术,怎么用人,怎么牵制玄烨心里有数。
  借着和蒙古结盟这件事,玄烨更是大赦天下,彰显出对蒙古的重视。因文字而入狱的人也都全被玄烨大赦。
  明夷的话,玄烨虽然听进去了,却放不下脸子承认这点错误,只能拐着弯把人放了。
  就明夷看来这样把人放了,根本起不到什么效果,谁也不会就此看得出来,皇帝有一颗海纳百川的心,这样施策的是玄烨,既然无所谓,皇帝的面子就如此的重要?
  但明夷没有再揪着不放,玄烨的决定,他自有数。
  而胤禛和慕棠成亲,两人相互靠近,慢慢的让明夷品味出一种细水流长的感情来。
  这样也好,胤禛或者真的很像明夷,在感情的事情上理智的不像一个正常的孩子,这样的人有好也有不好。但只要这辈子慕棠不曾伤胤禛的心,明夷相信胤禛也不会伤她的心。
  所谓的情啊,有时候重要也不重要。毕竟比起所谓的爱情,这个世上有很多事更值得人在意,珍惜。
  慕棠每回都是胤禛领她来向明夷请安,明夷既然说了不希望他们来回奔波,所以他们十天半个月来一回,明夷也不在意。
  就这样不知不觉迎来了康熙三十二年,噶尔丹再次挑起蒙古的战火,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纵然败过一次,卷土重来还是希望能够夺得整个蒙古的控制权,或者更多是想要入主中原。
  面对玄烨给蒙古的种种利益,在噶尔丹看来都是收拢人心所用的手段,叫噶尔丹十分不屑。
  但是他想要称霸整个蒙古南到蒙古各部就能容他?
  战士再次掀起,没有正面交锋,一直小打小闹,直到康熙三十七年,期间玄烨再次两次出征,大清同蒙古合力击退噶尔丹,令噶尔丹众叛亲离,虽然玄烨想让噶尔丹投降,噶尔丹负隅顽抗,无论如何都不肯投降。
  而在这个时候,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夺取噶尔丹本来的势力,手下的将士都自愿为大清的将士领路,致使噶尔丹走投无路,服毒自杀。
  噶尔丹一死,蒙古暂时恢复了平静。
  朝野内外,好像一时之间玄烨再无敌人。玄烨回到京城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畅春园,高兴的和明夷分享这份欢喜。
  “噶尔丹死了,蒙古得以平定,至少十年之内再无大战,这十年我可以收拾朝中的那些人了。”玄烨不仅是高兴,更是告诉明夷,接下来他要做什么事情。
  有些事情一直隐忍不发,不是已经将事情掀过,恰恰相反,而是等着一个合适的机会一网打尽。
  “皇上考虑改革吗?”没错,随着蒙古得以平定,暂时不会再有战事,能够成为玄烨敌人的人不在外头,而是内在。
  八旗子弟甚至那些日益长成
  的阿哥,这些人会成为大清更多的问题。
  明夷带着蛊惑的问着玄烨,玄烨眼中闪烁着光芒,“这些年的改革在你看来依然不够?”
  “皇上是以为现在大清的状况,没有任何问题了?”所谓的改革是针对眼前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玄烨的意思,听起来就好像认为大清没有任何的问题。
  “原本确实是这么想的,你这么一说我便知道,问题怕是不少,连同那些我不愿意承认的,你也想一并提议我改了?”玄烨想问清楚明夷的想法,以确定在明夷的心中,究竟要布多大的局。
  “决定权在皇上,这一点,皇上比谁都清楚,为何问我?”明夷提议仅仅是提议,要不要做,要怎么去做,都是玄烨的事,玄烨问她,由她说了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