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 第55节(4 / 4)
于是,他派三子司马柬出任关中都督;五子司马玮出任荆州都督;十子司马允出任扬州都督。以上三个儿子掌控着京畿周围最重要的几个州的军权,除此之外,又册封六子司马乂为长沙王;十一子司马演为代王;十六子司马颖为成都王;二十三子司马晏为吴王;二十五子司马炽为豫章王;皇孙司马遹为广陵王;司马允的儿子司马迪为汉王;司马玮的儿子司马仪为毗陵王;司马亮的儿子司马羕(艳g)为西阳公;司马骏之子司马畅为顺阳王,司马歆为新野公;司马伷之子司马澹为东武公,司马繇为东安公,司马漼为广陵公。
以上这么多“司马”,一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过,我们暂时没有必要费心记住这一大家子“司马”的名号,仅仅需要明白一点——司马炎一改魏朝时压制藩王的政策,又寄托于亲戚能妥善照顾自己的傻儿子,册立了无数藩王即可。这对后面发生的诸多事件有着直接而紧密的影响。
册立了这些藩王后,司马炎任命王佑为中领军,统领皇宫内禁军,尽其所能给司马衷铺路。
司马炎的安排到底具不具备可行性?后世居然真有史学家像煞有介事地分析起来,这纯属脑子进水。因为归根结底,司马炎把皇位传给一个智障者,无论做什么都是白搭。
我把能做的都做了,社稷应该能稳固了吧。不!其实只要司马衷一生平安也就够了。可是,要保护司马衷明明有更简单的办法,又何必非让他去当皇帝呢?社稷稳固和让司马衷当皇帝这两件事本来就是自相矛盾的吧?司马炎越想越纠结,又仿佛忽然间明白了什么。他头痛欲裂,事已至此,索性什么都不再想了。
老无所依
从公元189年东汉王朝濒临崩溃,经过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截至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天下,总共四百年。在这漫长的四百年中,真正能称得上和平年代的其实也就只有太康年间的十年,其余三百九十年全部乱得一塌糊涂,这来之不易的十年转瞬即逝。公元290年初,司马炎宣布改元,太康十年变更为太熙元年,颇负盛名的“太康盛世”宣告终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如司马炎期望的那样,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但情况反而没有之前好。
紧跟着,司马炎重病不起,神志变得模糊不清。杨骏寸步不离地服侍在他身边,并趁机把皇宫近侍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连日来,杨骏一直琢磨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司马亮赶出京都,好让自己独揽托孤辅政重任。
这天,司马炎略微醒过来,一抬眼就看到杨骏和皇后杨芷侍候在旁:“杨骏,你一直都在啊……” ↑返回顶部↑
以上这么多“司马”,一定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过,我们暂时没有必要费心记住这一大家子“司马”的名号,仅仅需要明白一点——司马炎一改魏朝时压制藩王的政策,又寄托于亲戚能妥善照顾自己的傻儿子,册立了无数藩王即可。这对后面发生的诸多事件有着直接而紧密的影响。
册立了这些藩王后,司马炎任命王佑为中领军,统领皇宫内禁军,尽其所能给司马衷铺路。
司马炎的安排到底具不具备可行性?后世居然真有史学家像煞有介事地分析起来,这纯属脑子进水。因为归根结底,司马炎把皇位传给一个智障者,无论做什么都是白搭。
我把能做的都做了,社稷应该能稳固了吧。不!其实只要司马衷一生平安也就够了。可是,要保护司马衷明明有更简单的办法,又何必非让他去当皇帝呢?社稷稳固和让司马衷当皇帝这两件事本来就是自相矛盾的吧?司马炎越想越纠结,又仿佛忽然间明白了什么。他头痛欲裂,事已至此,索性什么都不再想了。
老无所依
从公元189年东汉王朝濒临崩溃,经过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截至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天下,总共四百年。在这漫长的四百年中,真正能称得上和平年代的其实也就只有太康年间的十年,其余三百九十年全部乱得一塌糊涂,这来之不易的十年转瞬即逝。公元290年初,司马炎宣布改元,太康十年变更为太熙元年,颇负盛名的“太康盛世”宣告终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如司马炎期望的那样,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但情况反而没有之前好。
紧跟着,司马炎重病不起,神志变得模糊不清。杨骏寸步不离地服侍在他身边,并趁机把皇宫近侍全换成了自己的亲信。连日来,杨骏一直琢磨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司马亮赶出京都,好让自己独揽托孤辅政重任。
这天,司马炎略微醒过来,一抬眼就看到杨骏和皇后杨芷侍候在旁:“杨骏,你一直都在啊……” ↑返回顶部↑
![](https://i.vip.po18ad.com/images/free.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