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 第63节(1 / 4)
中领军:王衍。这人出自名族琅邪王氏,乃是“竹林七贤”中王戎的堂弟。王衍之所以能统领皇宫内禁军,成天在贾南风眼皮底下晃悠,全因他老婆郭氏与郭彰是同族。
中护军:相继由司马澹(司马伷次子)和赵浚担任。司马澹即是诽谤自己弟弟司马繇谋反,致使司马繇遭到流放之人,他老婆也是郭氏,与郭彰同族。郭氏性格强横,她仗着有贾南风做靠山,甚至欺凌到婆婆诸葛太妃(诸葛诞的女儿)头上,而司马澹也不闻不问,由此留下不孝的名声。赵浚则是贾南风多年的死党——司马炎嫔妃赵粲(谢玖事件中曾力保贾南风)的叔父。
除了以上重臣外,别忘了朝廷里还有个相当务实的部门——尚书台。元康年间,尚书令相继由司马晃(司马孚第五子,曾助贾南风发动政变剿灭杨骏)、司马泰(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儿子)、王衍担任,而尚书台最重要的部门——吏部的吏部尚书则由王戎担任。由此,尚书台的政务便主要集中在司马宗室和两个琅邪王氏兄弟手中。
总的来说,贾南风的政治班子组建得还算相当得体。尤其是四位门下省要员——张华、贾模、裴、裴楷,都算得上是当时的顶尖人物了。
元康年:河东裴氏
前面大致介绍过河东裴氏家族。在西晋初年,裴秀与太原郭氏搞政治联姻,是故,贾充即是裴的姨父,贾南风则是裴的表姐。贾南风掌权后,裴大权在握,裴氏家族的势力更上一层楼。
裴楷则是裴的堂叔,他在家族中名声最响,号称“玉人”。裴楷个性通达随性,他的堂兄看上他一栋宅邸,他想都没想就赠给了堂兄。去富豪家做客时,他只要看到什么名贵珍玩,张口就要,然后转手又送给贫困者。
裴楷曾提议从最富裕的梁王司马肜和赵王司马伦这二位藩王的封国税租中每年抽调一百万钱,以抚恤宗室中的贫寒者。
有人讥讽裴楷说:“哪有拿别人东西再送给其他人做人情的?”
裴楷答道:“损有余以补不足,天道也!”
可见,裴楷对钱财有着相当豁达的价值观,称得上“不以物喜”。不过,在河东裴氏一族中,裴楷的命运也最为跌宕。
司马炎时代,裴楷站在任恺一边压制贾充,自然没什么好果子吃。杨骏掌权时,裴楷虽是杨骏的亲家,却被杨骏排挤。杨骏好不容易倒台了,裴楷的儿子又意外死于乱兵之中,他自己也差点被株连斩首。司马玮发动政变的那天夜里,他保护着司马亮的三子司马羕四处逃窜,若不是得到岳父王浑保护,又差点被杀。此时,他官拜中书令,但他生性淡泊名利,一心只想着退隐。
王浑很理解自己的女婿,他上奏朝廷:“裴楷天性不喜欢争名夺利,还请朝廷成全他的志向!”
朝廷没有同意。没过多久,裴楷便一病不起了。
就在裴楷临终之际,王衍去探望他。裴楷望着王衍,说了句奇怪的话:“你我似未曾相识啊……”
王衍与裴楷相交多年,临了却被裴楷说不认识,到底是什么意思?魏晋时期,名士深受玄学思想的熏陶,常常说些玄而又玄的话。想来,裴楷大概是借以表达自己不谙世事的本心吧。倘若这话说得更直白,并带有贬义,那意思则可理解成人心叵测、知人知面不知心了。王衍也是大名士,整天把名节挂在嘴头,但从他日后一系列作为来看,证明裴楷所言不虚。
贾南风掌权后没几个月,裴楷病逝。
王衍叹道:“裴君精明开朗远在众人之上,寻常人看不透他。若人死能复生,我真想再与他同舟共济。”寻常人看不透裴楷,但王衍却看得透,这话自是借着称赞裴楷来证明他自己不是寻常人。
元康年:变味的玄学
我们来讲讲王衍的事迹。这位琅邪王氏族人,王戎的堂弟,自幼享有清高的名声。他十来岁时去拜见山涛,山涛盯着他看了很久,赞叹道:“真不知是哪位老妇人,生了这么个俊美的儿子。可是……”山涛话锋一转,“……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人,或许就是这孩子啊!”
前文讲,王衍、王戎跟羊祜关系不睦。等到王衍、王戎上位后,二人大肆诋毁早已故去的羊祜,“二王当国,羊公无德”这句话在元康年间广为流行。
早年间,杨骏想把女儿嫁给王衍,王衍以此为耻,装疯卖傻躲避这桩婚事。不过,王衍却娶了太原郭氏之女。其实,弘农杨氏的名望远在太原郭氏之上,而王衍拒杨骏,纳郭氏,也不是考虑他们的家族历史,乃是出于政治投机。杨氏是司马炎时代的外戚,郭氏则是司马衷时代的外戚,显而易见,郭氏有着更大的升值潜力。不过,想来是因为太原郭氏缺乏家教,王衍之妻郭氏、司马澹之妻郭氏,以及贾充后妻郭槐,无一不是性格凶悍、飞扬跋扈。
王衍跟堂兄王戎的金钱观迥然不同。王戎爱财,王衍却自命清高,鄙视钱财。有次,王衍言道:“钱财如粪土,我连说出钱这个字都觉得恶心,从今以后,我绝口不提钱字!”
郭氏贪婪,好敛财,故意跟王衍作对,便趁着王衍熟睡时,在他床周围堆满了钱。王衍醒来,满眼都是钱,知道是妻子想逼他说出钱字,不禁恼怒道:“把阿堵物都给我拿走!”“阿堵”是晋朝时的口语,“阿堵物”意指“这东西”。后来,阿堵物就成了钱的代称。
司马炎曾问王戎:“当今之世,王衍能跟谁相比?”
王戎不吝溢美之词:“要问谁能跟王衍比,当今是找不到了,只能从古代圣贤中去寻觅。”
这绝对是溢美之词。不过,料想王戎也不是赞王衍的才干,而是赞王衍的哲学造诣。
王衍才华横溢,自比“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贡。他和那个时代绝大部分士人一样,均推崇魏朝夏侯玄、何晏的玄学,且在玄学理论上有杰出造诣。说到魏晋玄学,就不得不提一种风靡于魏晋的时尚社交活动——清谈。
清谈源于东汉末年的清议,不同的是,汉末清议的话题主要是品评名士,其内容多与政治息息相关,而魏晋清谈则刻意回避政治,以《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为基础,针对有与无、本与末、动与静、言与意、自然与名教等问题展开探讨和辩论,完全是哲学范儿的。
清谈自魏朝正始年间开始流行,当时正值曹爽和司马懿紧张激烈的派阀斗争,士大夫一是推崇夏侯玄、何晏的学术,二是为了排解压力,遂创造出这种娱乐与学术兼具的社交活动。正始年后,清谈并没有走向衰败,反而更加盛行,成为魏晋时期最具特色的文化风貌之一。 ↑返回顶部↑
中护军:相继由司马澹(司马伷次子)和赵浚担任。司马澹即是诽谤自己弟弟司马繇谋反,致使司马繇遭到流放之人,他老婆也是郭氏,与郭彰同族。郭氏性格强横,她仗着有贾南风做靠山,甚至欺凌到婆婆诸葛太妃(诸葛诞的女儿)头上,而司马澹也不闻不问,由此留下不孝的名声。赵浚则是贾南风多年的死党——司马炎嫔妃赵粲(谢玖事件中曾力保贾南风)的叔父。
除了以上重臣外,别忘了朝廷里还有个相当务实的部门——尚书台。元康年间,尚书令相继由司马晃(司马孚第五子,曾助贾南风发动政变剿灭杨骏)、司马泰(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儿子)、王衍担任,而尚书台最重要的部门——吏部的吏部尚书则由王戎担任。由此,尚书台的政务便主要集中在司马宗室和两个琅邪王氏兄弟手中。
总的来说,贾南风的政治班子组建得还算相当得体。尤其是四位门下省要员——张华、贾模、裴、裴楷,都算得上是当时的顶尖人物了。
元康年:河东裴氏
前面大致介绍过河东裴氏家族。在西晋初年,裴秀与太原郭氏搞政治联姻,是故,贾充即是裴的姨父,贾南风则是裴的表姐。贾南风掌权后,裴大权在握,裴氏家族的势力更上一层楼。
裴楷则是裴的堂叔,他在家族中名声最响,号称“玉人”。裴楷个性通达随性,他的堂兄看上他一栋宅邸,他想都没想就赠给了堂兄。去富豪家做客时,他只要看到什么名贵珍玩,张口就要,然后转手又送给贫困者。
裴楷曾提议从最富裕的梁王司马肜和赵王司马伦这二位藩王的封国税租中每年抽调一百万钱,以抚恤宗室中的贫寒者。
有人讥讽裴楷说:“哪有拿别人东西再送给其他人做人情的?”
裴楷答道:“损有余以补不足,天道也!”
可见,裴楷对钱财有着相当豁达的价值观,称得上“不以物喜”。不过,在河东裴氏一族中,裴楷的命运也最为跌宕。
司马炎时代,裴楷站在任恺一边压制贾充,自然没什么好果子吃。杨骏掌权时,裴楷虽是杨骏的亲家,却被杨骏排挤。杨骏好不容易倒台了,裴楷的儿子又意外死于乱兵之中,他自己也差点被株连斩首。司马玮发动政变的那天夜里,他保护着司马亮的三子司马羕四处逃窜,若不是得到岳父王浑保护,又差点被杀。此时,他官拜中书令,但他生性淡泊名利,一心只想着退隐。
王浑很理解自己的女婿,他上奏朝廷:“裴楷天性不喜欢争名夺利,还请朝廷成全他的志向!”
朝廷没有同意。没过多久,裴楷便一病不起了。
就在裴楷临终之际,王衍去探望他。裴楷望着王衍,说了句奇怪的话:“你我似未曾相识啊……”
王衍与裴楷相交多年,临了却被裴楷说不认识,到底是什么意思?魏晋时期,名士深受玄学思想的熏陶,常常说些玄而又玄的话。想来,裴楷大概是借以表达自己不谙世事的本心吧。倘若这话说得更直白,并带有贬义,那意思则可理解成人心叵测、知人知面不知心了。王衍也是大名士,整天把名节挂在嘴头,但从他日后一系列作为来看,证明裴楷所言不虚。
贾南风掌权后没几个月,裴楷病逝。
王衍叹道:“裴君精明开朗远在众人之上,寻常人看不透他。若人死能复生,我真想再与他同舟共济。”寻常人看不透裴楷,但王衍却看得透,这话自是借着称赞裴楷来证明他自己不是寻常人。
元康年:变味的玄学
我们来讲讲王衍的事迹。这位琅邪王氏族人,王戎的堂弟,自幼享有清高的名声。他十来岁时去拜见山涛,山涛盯着他看了很久,赞叹道:“真不知是哪位老妇人,生了这么个俊美的儿子。可是……”山涛话锋一转,“……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人,或许就是这孩子啊!”
前文讲,王衍、王戎跟羊祜关系不睦。等到王衍、王戎上位后,二人大肆诋毁早已故去的羊祜,“二王当国,羊公无德”这句话在元康年间广为流行。
早年间,杨骏想把女儿嫁给王衍,王衍以此为耻,装疯卖傻躲避这桩婚事。不过,王衍却娶了太原郭氏之女。其实,弘农杨氏的名望远在太原郭氏之上,而王衍拒杨骏,纳郭氏,也不是考虑他们的家族历史,乃是出于政治投机。杨氏是司马炎时代的外戚,郭氏则是司马衷时代的外戚,显而易见,郭氏有着更大的升值潜力。不过,想来是因为太原郭氏缺乏家教,王衍之妻郭氏、司马澹之妻郭氏,以及贾充后妻郭槐,无一不是性格凶悍、飞扬跋扈。
王衍跟堂兄王戎的金钱观迥然不同。王戎爱财,王衍却自命清高,鄙视钱财。有次,王衍言道:“钱财如粪土,我连说出钱这个字都觉得恶心,从今以后,我绝口不提钱字!”
郭氏贪婪,好敛财,故意跟王衍作对,便趁着王衍熟睡时,在他床周围堆满了钱。王衍醒来,满眼都是钱,知道是妻子想逼他说出钱字,不禁恼怒道:“把阿堵物都给我拿走!”“阿堵”是晋朝时的口语,“阿堵物”意指“这东西”。后来,阿堵物就成了钱的代称。
司马炎曾问王戎:“当今之世,王衍能跟谁相比?”
王戎不吝溢美之词:“要问谁能跟王衍比,当今是找不到了,只能从古代圣贤中去寻觅。”
这绝对是溢美之词。不过,料想王戎也不是赞王衍的才干,而是赞王衍的哲学造诣。
王衍才华横溢,自比“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贡。他和那个时代绝大部分士人一样,均推崇魏朝夏侯玄、何晏的玄学,且在玄学理论上有杰出造诣。说到魏晋玄学,就不得不提一种风靡于魏晋的时尚社交活动——清谈。
清谈源于东汉末年的清议,不同的是,汉末清议的话题主要是品评名士,其内容多与政治息息相关,而魏晋清谈则刻意回避政治,以《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为基础,针对有与无、本与末、动与静、言与意、自然与名教等问题展开探讨和辩论,完全是哲学范儿的。
清谈自魏朝正始年间开始流行,当时正值曹爽和司马懿紧张激烈的派阀斗争,士大夫一是推崇夏侯玄、何晏的学术,二是为了排解压力,遂创造出这种娱乐与学术兼具的社交活动。正始年后,清谈并没有走向衰败,反而更加盛行,成为魏晋时期最具特色的文化风貌之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