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 第72节(3 / 4)
“啊?是吗?”对于司马衷来说,他面对这样的情景几乎习以为常了。“那怎么办?”
“请陛下发诏,命皇宫内禁军讨伐司马冏!”
司马衷秉承着被谁挟持就听谁的习惯,顺从地成了司马乂手里的道具。司马乂下令:“关闭皇宫所有城门!皇宫内禁军皆听我号令,抵抗叛贼司马冏!”
原本,皇宫内禁军都归司马冏亲信——中领军何勖统领,但毕竟皇帝诏书的分量更重,禁军纷纷响应司马乂,何勖见局面失控,仓皇逃归司马冏处。就这样,本来身处绝境的司马乂凭借皇帝这杆大旗咸鱼翻生,迅速聚拢起一支足以跟司马冏抗衡的军队并展开反攻。
司马乂有皇帝做后盾,士气大振,更可以名正言顺地指责司马冏谋反。
司马冏也不甘示弱,他让黄门令从皇宫偷出驺虞幡,然后命骑兵高举驺虞幡在阵前往来驰骋,声称司马乂矫诏,勉强弥补了己方声势上的不足。
两个藩王各自利用手里的道具试图压倒对方。这是司马乂与司马冏的较量,也是皇帝与驺虞幡的较量。
司马冏的府邸紧邻皇宫西墙,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便集中在皇宫西墙周围,自然而然,战火也烧进了皇宫。皇帝司马衷这次算是真切见识到了战争是怎么一回事。往昔,他虽经历过无数政变,但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战场还是头一遭,流矢漫天乱飞,时不时射到他的身边,让他魂飞魄散。皇宫多处起火,那些一心救火的公卿大臣,成批成批地被箭雨射死。
无论司马衷自己多么不情愿,但他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活人的影响力到底比驺虞幡大些,渐渐地,司马乂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战争持续的时间不长,到了第三天,司马冏的亲信——中领军何勖被同僚刺杀,司马冏战败被俘。司马衷肯定没意识到,这场战争是他打赢的——他战胜了驺虞幡。
战争结束后,司马衷看着司马冏被五花大绑地带到自己跟前,自然,他无法清楚辨析这其中的缘由。箭虽然差点射到自己,可毕竟是没射中,所以,司马冏大概是无罪的吧?
“能不能赦免他,别杀他?”
司马乂听了这话,气不打一处来,他可不希望司马衷再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傻话,也没搭理这位智障皇帝,便下令:“赶快把这逆臣推出去!”
司马冏被推推搡搡地向大殿外走去,他清楚自己的结局,但还是一步三回头,哀怜地望向司马衷:“陛下您难道忘啦?当初是臣首倡义兵,您才能重登皇位啊!”
单从这方面来讲,司马冏和司马衷大概是难以达成共识的,因为司马衷并不能真正理解复辟的意义所在,他仅仅是觉得司马冏很可怜:“别杀他……行不行?”他到底是咱们的堂弟啊,为什么一家人非得杀来杀去?他永远想不明白。
这位齐王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在秉政一年零五个月后被堂兄司马乂斩首,司马冏的三个儿子被囚禁于金墉城,他的同党俱被夷灭三族,共两千多人受牵连被杀。后来到“永嘉之乱”时,司马冏的后代全部被匈奴人屠灭了。
司马冏的死引得一位皇室长辈连连叹息:“眼见宗室日渐衰败,只有这孩子最优秀,如今又把他杀了,以后算彻底完了。”同情司马冏的长辈正是奸尸王爷司马榦,当初司马冏进京时,他莫名其妙地拿着一百文钱送礼,然后又口无遮拦地劝司马冏别称帝。司马榦说话办事一向着三不着两,司马冏是不是宗室中最优秀者有待商榷,但他后半句倒算没说错,西晋王朝确实算彻底完了。
长沙王司马乂杀了司马冏后,官拜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朝廷新一届首辅重臣。
再说起先讨伐司马伦的那几位藩王——司马乂跟司马颖一派,司马歆跟司马冏一派。是故,司马歆跟司马乂算敌对派系。政变时,司马歆官拜荆州都督,并在司马乂与司马冏的火并中隔岸观火,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今,司马冏死了,司马乂当政,这无疑会影响到司马歆的命运。
这段时间以来,司马歆在荆州治政苛刻,激起荆州南部少数民族群起反叛。几个月后,司马歆请求朝廷准许他讨伐叛民。司马乂本来就不待见司马歆,一听司马歆找朝廷要兵权,更怀疑司马歆是要对付自己,遂不准司马歆出兵。没多久,荆州起义愈演愈烈,司马歆最终被叛民杀了。
各怀鬼胎(河间王、成都王vs长沙王)
按照原定计划,长沙王司马乂该被齐王司马冏杀了才对,没想到结局却反了过来。
远在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郁闷了,他本来想拿讨伐司马冏当借口,盼着打胜后能登上宰辅之位,折腾半天,司马冏居然被司马乂搞死了,自己没了出兵的借口,一切都跟从前没两样。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也郁闷了,虽说司马乂一直是自己的政治盟友(当然也是自己的亲哥哥),可司马乂得了势,自己又没当上皇太弟,这些都让司马颖分外眼红。于是,司马颙和司马颖这两位藩王只能继续窝在自己属地,静观其变。
起初,倒霉的司马乂被推到绝境,却成功地反戈一击,如今,他官拜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了这起政变的最大受益者。然而,司马乂其实也挺郁闷,他根本不想坐上这个令兄弟们眼红的位子,可又骑虎难下。经过一番权衡,他决定采取低姿态——所有朝廷政务事无巨细均向邺城的司马颖禀报后再实施。于是,当时便形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格局——邺城的司马颖犹如太上皇,遥控着洛阳的朝廷。
可即便这样,司马颖还是不满意,他一心盼着司马乂玩完,自己好当上皇太弟。自然,司马颙、司马颖、司马乂这三兄弟的恩怨不会就此结束,而是才刚刚开始。
藩王各怀鬼胎,过得都不踏实,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李含更是郁闷透顶。按说司马冏一死,他的危机就应该随之解除,但事与愿违的是,他昔日的政敌皇甫商居然又当上了司马乂的幕僚。也就是说,李含的危机仍挥之不去。更糟糕的是,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官任秦州刺史。秦州邻接雍州关中,这让身在关中的李含觉得芒刺在背。
他对司马颙言道:“殿下!臣想提醒您,皇甫商成了司马乂的人,他哥哥皇甫重肯定不会为您所用,不如尽早除掉这个祸患。”
“嗯。”司马颙懒得抬眼看李含,他相当不爽。从勤王战争初选择支持司马伦,到起兵讨伐司马冏,全是李含的主意,结果没一件事让自己捞到便宜。但事已至此,他只能继续被李含牵着鼻子走:“你又有什么主意?”
“您上表,请朝廷召皇甫重入朝任官。皇甫重从秦州去洛阳必经过长安,咱们可以趁机将他拿下。”
“行吧。”司马颙也没别的办法。 ↑返回顶部↑
“请陛下发诏,命皇宫内禁军讨伐司马冏!”
司马衷秉承着被谁挟持就听谁的习惯,顺从地成了司马乂手里的道具。司马乂下令:“关闭皇宫所有城门!皇宫内禁军皆听我号令,抵抗叛贼司马冏!”
原本,皇宫内禁军都归司马冏亲信——中领军何勖统领,但毕竟皇帝诏书的分量更重,禁军纷纷响应司马乂,何勖见局面失控,仓皇逃归司马冏处。就这样,本来身处绝境的司马乂凭借皇帝这杆大旗咸鱼翻生,迅速聚拢起一支足以跟司马冏抗衡的军队并展开反攻。
司马乂有皇帝做后盾,士气大振,更可以名正言顺地指责司马冏谋反。
司马冏也不甘示弱,他让黄门令从皇宫偷出驺虞幡,然后命骑兵高举驺虞幡在阵前往来驰骋,声称司马乂矫诏,勉强弥补了己方声势上的不足。
两个藩王各自利用手里的道具试图压倒对方。这是司马乂与司马冏的较量,也是皇帝与驺虞幡的较量。
司马冏的府邸紧邻皇宫西墙,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便集中在皇宫西墙周围,自然而然,战火也烧进了皇宫。皇帝司马衷这次算是真切见识到了战争是怎么一回事。往昔,他虽经历过无数政变,但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战场还是头一遭,流矢漫天乱飞,时不时射到他的身边,让他魂飞魄散。皇宫多处起火,那些一心救火的公卿大臣,成批成批地被箭雨射死。
无论司马衷自己多么不情愿,但他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活人的影响力到底比驺虞幡大些,渐渐地,司马乂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战争持续的时间不长,到了第三天,司马冏的亲信——中领军何勖被同僚刺杀,司马冏战败被俘。司马衷肯定没意识到,这场战争是他打赢的——他战胜了驺虞幡。
战争结束后,司马衷看着司马冏被五花大绑地带到自己跟前,自然,他无法清楚辨析这其中的缘由。箭虽然差点射到自己,可毕竟是没射中,所以,司马冏大概是无罪的吧?
“能不能赦免他,别杀他?”
司马乂听了这话,气不打一处来,他可不希望司马衷再说出什么不合时宜的傻话,也没搭理这位智障皇帝,便下令:“赶快把这逆臣推出去!”
司马冏被推推搡搡地向大殿外走去,他清楚自己的结局,但还是一步三回头,哀怜地望向司马衷:“陛下您难道忘啦?当初是臣首倡义兵,您才能重登皇位啊!”
单从这方面来讲,司马冏和司马衷大概是难以达成共识的,因为司马衷并不能真正理解复辟的意义所在,他仅仅是觉得司马冏很可怜:“别杀他……行不行?”他到底是咱们的堂弟啊,为什么一家人非得杀来杀去?他永远想不明白。
这位齐王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在秉政一年零五个月后被堂兄司马乂斩首,司马冏的三个儿子被囚禁于金墉城,他的同党俱被夷灭三族,共两千多人受牵连被杀。后来到“永嘉之乱”时,司马冏的后代全部被匈奴人屠灭了。
司马冏的死引得一位皇室长辈连连叹息:“眼见宗室日渐衰败,只有这孩子最优秀,如今又把他杀了,以后算彻底完了。”同情司马冏的长辈正是奸尸王爷司马榦,当初司马冏进京时,他莫名其妙地拿着一百文钱送礼,然后又口无遮拦地劝司马冏别称帝。司马榦说话办事一向着三不着两,司马冏是不是宗室中最优秀者有待商榷,但他后半句倒算没说错,西晋王朝确实算彻底完了。
长沙王司马乂杀了司马冏后,官拜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朝廷新一届首辅重臣。
再说起先讨伐司马伦的那几位藩王——司马乂跟司马颖一派,司马歆跟司马冏一派。是故,司马歆跟司马乂算敌对派系。政变时,司马歆官拜荆州都督,并在司马乂与司马冏的火并中隔岸观火,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今,司马冏死了,司马乂当政,这无疑会影响到司马歆的命运。
这段时间以来,司马歆在荆州治政苛刻,激起荆州南部少数民族群起反叛。几个月后,司马歆请求朝廷准许他讨伐叛民。司马乂本来就不待见司马歆,一听司马歆找朝廷要兵权,更怀疑司马歆是要对付自己,遂不准司马歆出兵。没多久,荆州起义愈演愈烈,司马歆最终被叛民杀了。
各怀鬼胎(河间王、成都王vs长沙王)
按照原定计划,长沙王司马乂该被齐王司马冏杀了才对,没想到结局却反了过来。
远在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郁闷了,他本来想拿讨伐司马冏当借口,盼着打胜后能登上宰辅之位,折腾半天,司马冏居然被司马乂搞死了,自己没了出兵的借口,一切都跟从前没两样。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也郁闷了,虽说司马乂一直是自己的政治盟友(当然也是自己的亲哥哥),可司马乂得了势,自己又没当上皇太弟,这些都让司马颖分外眼红。于是,司马颙和司马颖这两位藩王只能继续窝在自己属地,静观其变。
起初,倒霉的司马乂被推到绝境,却成功地反戈一击,如今,他官拜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了这起政变的最大受益者。然而,司马乂其实也挺郁闷,他根本不想坐上这个令兄弟们眼红的位子,可又骑虎难下。经过一番权衡,他决定采取低姿态——所有朝廷政务事无巨细均向邺城的司马颖禀报后再实施。于是,当时便形成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格局——邺城的司马颖犹如太上皇,遥控着洛阳的朝廷。
可即便这样,司马颖还是不满意,他一心盼着司马乂玩完,自己好当上皇太弟。自然,司马颙、司马颖、司马乂这三兄弟的恩怨不会就此结束,而是才刚刚开始。
藩王各怀鬼胎,过得都不踏实,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李含更是郁闷透顶。按说司马冏一死,他的危机就应该随之解除,但事与愿违的是,他昔日的政敌皇甫商居然又当上了司马乂的幕僚。也就是说,李含的危机仍挥之不去。更糟糕的是,皇甫商的哥哥皇甫重官任秦州刺史。秦州邻接雍州关中,这让身在关中的李含觉得芒刺在背。
他对司马颙言道:“殿下!臣想提醒您,皇甫商成了司马乂的人,他哥哥皇甫重肯定不会为您所用,不如尽早除掉这个祸患。”
“嗯。”司马颙懒得抬眼看李含,他相当不爽。从勤王战争初选择支持司马伦,到起兵讨伐司马冏,全是李含的主意,结果没一件事让自己捞到便宜。但事已至此,他只能继续被李含牵着鼻子走:“你又有什么主意?”
“您上表,请朝廷召皇甫重入朝任官。皇甫重从秦州去洛阳必经过长安,咱们可以趁机将他拿下。”
“行吧。”司马颙也没别的办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