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 第87节(2 / 4)
王导只想当一个温和的权臣,凡事都尽量避免采用过激手段。
“王敦添什么乱?再这么闹,指不定会惹出多大麻烦。”
他把王敦的奏疏原封不动退了回去,希望能息事宁人。
然而王敦不依不饶,二度上奏。最终,这封奏疏还是送到了司马睿手里。
司马睿看毕,脸色煞白,冷汗直流,他不只是生气,更多的是害怕。他心知王敦绝非虚张声势,再跟王导斗气,意义不大,如何克制王敦,才是当务之急。
插手湘州
丹阳尹刘隗给司马睿出了个主意:“陛下得挑选些心腹臣子出镇各地,以对王敦形成掣肘。”
司马睿当然也想,可是,基本上整个江南,包括江州、湘州、荆州早都被王敦控制得死死的,要想插手谈何容易?司马睿只能等,等待契机的出现。
与此同时,王敦也意识到司马睿对自己的敌意,他开始加大力度往各地渗透势力。
公元320年夏天,梁州(侨州)刺史周访死了。王敦上奏朝廷,让湘州刺史甘卓转任梁州刺史。甘卓出身江东豪族,这些年历经战争,但非王敦嫡系。王敦此举一石二鸟:一是要削弱甘卓的实力;二是要把真正有价值的湘州刺史之位腾出空,好借机转手给自己人。
甘卓不是王敦嫡系,同样也不是司马睿嫡系,于是,让甘卓转任梁州刺史的委任状很快获得朝廷的首肯。甘卓离开湘州,屯驻到了荆州襄阳郡,管理临近几个县的梁州侨民。
湘州刺史的职位一空,王敦的机会就来了,同样,司马睿的机会也来了。
紧接着,王敦向朝廷推荐自己的心腹幕僚沈充担任湘州刺史。按以往的惯例,这事再简单不过,因为朝廷里有王导撑腰,但凡是王敦推荐的人没有通不过的。可这一次,王敦失算了。
让沈充担任湘州刺史的委任状久久没有批下来。因为湘州刺史正是司马睿唯一的救命稻草,任凭王导怎么说,他愣是把这事压了下来。他已经有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湘州刺史人选。
深夜,司马睿召见谯王司马承。这位司马承即是“五马浮渡江”中的其中一马,他是司马懿六弟司马进的孙子,论辈分算是司马睿的族叔,官任左军将军(皇宫禁军中层将领)、散骑常侍。
司马睿开诚布公道:“王敦有叛乱的苗头,我想让叔父担任湘州刺史来制衡他。”
司马承想了想,答道:“臣临危受命,不敢推辞!不过,湘州曾因杜弢聚众起义,搞得民生凋敝,臣屈指算来,需要三年整顿军务,如果时间仓促,臣就算拼了老命恐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司马睿有点失望,但他还是相信司马承的忠心,遂顶着群臣的压力,于公元320年底正式任命司马承为湘州刺史。不仅如此,他又给司马承加了一磅,让司马承兼任湘州都督。也就是说,司马承一手包揽了湘州军政大权。
司马承去湘州的路上途经武昌,出于礼节,他得去拜访王敦。
此时,王敦正因为亲信沈充没当上湘州刺史耿耿于怀。他见到司马承就奚落道:“您是位风雅文士,却非将帅之才!”
司马承回道:“王公这话可就不对了。即使铅制的刀也能切割!”原文“铅刀一割”是个古代成语,源自东汉名将班超的话,意喻才能平庸的人偶尔也能派上用场。
王敦懒得搭理他。待司马承走后,他鄙视道:“谯王只会学古人豪言壮语,肯定没什么作为。”
不想,司马承来到湘州后,勤勤恳恳,秣马厉兵,成绩斐然。
不过,司马承说过重振湘州需要三年光景。司马睿当然不敢把宝押在他一个人身上。
布局江北
公元321年,司马睿等来了又一个机会。
祖逖历经多年艰辛,基本平定了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兖州、豫州、徐州大片地区。
司马睿的机会,建立在牺牲祖逖利益的代价上。
他委派戴渊担任司隶、兖、豫、冀、雍、并六州都督。毋庸置疑,他把戴渊抬到江北军事统帅的位子上是为了制衡王敦,可阴错阳差,这最终竟导致祖逖内心不平,郁郁而终。关于戴渊的出身,前面讲过,他出身士族,但到他这一代时家道中落。戴渊沦为江洋大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绑架了江东名士陆机,陆机一句话令他大彻大悟,当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同时,司马睿又委派刘隗担任青、徐、幽、平四州都督。我们知道,刘隗的官职是丹阳尹,手握京畿郡政权,司马睿连刘隗这么重要的角色都派出去,说明他能用的人的确少之又少,说白了,他为换来地方军权放弃了京畿郡的政权。 ↑返回顶部↑
“王敦添什么乱?再这么闹,指不定会惹出多大麻烦。”
他把王敦的奏疏原封不动退了回去,希望能息事宁人。
然而王敦不依不饶,二度上奏。最终,这封奏疏还是送到了司马睿手里。
司马睿看毕,脸色煞白,冷汗直流,他不只是生气,更多的是害怕。他心知王敦绝非虚张声势,再跟王导斗气,意义不大,如何克制王敦,才是当务之急。
插手湘州
丹阳尹刘隗给司马睿出了个主意:“陛下得挑选些心腹臣子出镇各地,以对王敦形成掣肘。”
司马睿当然也想,可是,基本上整个江南,包括江州、湘州、荆州早都被王敦控制得死死的,要想插手谈何容易?司马睿只能等,等待契机的出现。
与此同时,王敦也意识到司马睿对自己的敌意,他开始加大力度往各地渗透势力。
公元320年夏天,梁州(侨州)刺史周访死了。王敦上奏朝廷,让湘州刺史甘卓转任梁州刺史。甘卓出身江东豪族,这些年历经战争,但非王敦嫡系。王敦此举一石二鸟:一是要削弱甘卓的实力;二是要把真正有价值的湘州刺史之位腾出空,好借机转手给自己人。
甘卓不是王敦嫡系,同样也不是司马睿嫡系,于是,让甘卓转任梁州刺史的委任状很快获得朝廷的首肯。甘卓离开湘州,屯驻到了荆州襄阳郡,管理临近几个县的梁州侨民。
湘州刺史的职位一空,王敦的机会就来了,同样,司马睿的机会也来了。
紧接着,王敦向朝廷推荐自己的心腹幕僚沈充担任湘州刺史。按以往的惯例,这事再简单不过,因为朝廷里有王导撑腰,但凡是王敦推荐的人没有通不过的。可这一次,王敦失算了。
让沈充担任湘州刺史的委任状久久没有批下来。因为湘州刺史正是司马睿唯一的救命稻草,任凭王导怎么说,他愣是把这事压了下来。他已经有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湘州刺史人选。
深夜,司马睿召见谯王司马承。这位司马承即是“五马浮渡江”中的其中一马,他是司马懿六弟司马进的孙子,论辈分算是司马睿的族叔,官任左军将军(皇宫禁军中层将领)、散骑常侍。
司马睿开诚布公道:“王敦有叛乱的苗头,我想让叔父担任湘州刺史来制衡他。”
司马承想了想,答道:“臣临危受命,不敢推辞!不过,湘州曾因杜弢聚众起义,搞得民生凋敝,臣屈指算来,需要三年整顿军务,如果时间仓促,臣就算拼了老命恐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司马睿有点失望,但他还是相信司马承的忠心,遂顶着群臣的压力,于公元320年底正式任命司马承为湘州刺史。不仅如此,他又给司马承加了一磅,让司马承兼任湘州都督。也就是说,司马承一手包揽了湘州军政大权。
司马承去湘州的路上途经武昌,出于礼节,他得去拜访王敦。
此时,王敦正因为亲信沈充没当上湘州刺史耿耿于怀。他见到司马承就奚落道:“您是位风雅文士,却非将帅之才!”
司马承回道:“王公这话可就不对了。即使铅制的刀也能切割!”原文“铅刀一割”是个古代成语,源自东汉名将班超的话,意喻才能平庸的人偶尔也能派上用场。
王敦懒得搭理他。待司马承走后,他鄙视道:“谯王只会学古人豪言壮语,肯定没什么作为。”
不想,司马承来到湘州后,勤勤恳恳,秣马厉兵,成绩斐然。
不过,司马承说过重振湘州需要三年光景。司马睿当然不敢把宝押在他一个人身上。
布局江北
公元321年,司马睿等来了又一个机会。
祖逖历经多年艰辛,基本平定了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兖州、豫州、徐州大片地区。
司马睿的机会,建立在牺牲祖逖利益的代价上。
他委派戴渊担任司隶、兖、豫、冀、雍、并六州都督。毋庸置疑,他把戴渊抬到江北军事统帅的位子上是为了制衡王敦,可阴错阳差,这最终竟导致祖逖内心不平,郁郁而终。关于戴渊的出身,前面讲过,他出身士族,但到他这一代时家道中落。戴渊沦为江洋大盗,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绑架了江东名士陆机,陆机一句话令他大彻大悟,当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同时,司马睿又委派刘隗担任青、徐、幽、平四州都督。我们知道,刘隗的官职是丹阳尹,手握京畿郡政权,司马睿连刘隗这么重要的角色都派出去,说明他能用的人的确少之又少,说白了,他为换来地方军权放弃了京畿郡的政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