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粮食(1 / 2)
这些重点产业部门之中,排名第一序列的,便是煤炭、钢铁和肥料。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煤炭。这样的倾斜生产,不仅仅是在贷款方面的优待,而且是在生产资料和工人生活上的全面倾斜与优待。
由于这种集举国之力的重点倾斜,一九四七年,成为日版本历史上煤炭行业增长最快的一年。增长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三点二。一举扭转了日本工业生产负增长的局面。
日本经济,就此算是缓过一口气。开始了实际上的复苏。
当然,美国人对日本的改造,并不止于工业。在拆解日本的世家财阀时,美国人便开始了对日本人农业的改造。
日本人的农业关系,受中国影响,在千年以来,都是上层对下层的分封关系,都是地主和佃农的关系。虽然受西方影响,日本人的改变比较早。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八七二年,日本明治政府便开始了土地改革。
这场改革中,日本明治政府承认了土地私有权,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定土地所有权——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
到了一八七三年,日本人又颁布了地税改革条例。
不过,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太多作用。地税改革后由于租佃和地税相当于全年收获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还保留着原本的关系。农民的土地问题根本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所以,大量的日本人,仍旧维持着租佃与耕种的生活方式。与经济获得方式。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能力进入工厂和城市。这种劳动力在产业上的偏移,使得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未能出现象西方国家原始积累时期那样,源源不断地出现大量离开农业生产流入城市劳动市场的产业后备军。
由于劳动力的缺失,和低层次经济体系的运作使得普通民众消费能力的缺失,日本人根本没有太大的国内市场可言。这使得日本人的经济,在原始积累的时期,便只能另寻出路。
想要发展,外国的市场和外国的资源必不可少。日本人为了发展经济,只能从外界掠夺财富。美国人很明确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允许日本人恢复经济的同时,也着手于拆解日本原本的农业生产方式。因为这才是日本对外扩张与掠夺的根源。
从一九四六年十月开始,一直到一九五零年,根据美国人制定的农地改革法案,在乡地主土一町步(约合十四点八市亩)以上的出租土地中的一百九十四万町步,被美国人以战前的土地价格强行收购,并转卖给四百二十万户普通农民。
由于战后日本经济崩溃,日本的通货膨胀极为严重,所以,购买一件东西的价格,是战前的百倍之多。以战前的价格在战后购买土地,简直就等于是强行掠夺。而所谓的购买土地,简直就等于是白送。
所以,这样的改革,非常受普通民众的欢迎。在美国人的监督下,日本各地迅速成立了“农地改革委员会”。人数明显偏少的日本地主们,在美国人的枪口下,毫无反抗之力。土地迅速的被他人瓜分完毕。
由于美国人对日本的农地改革,日本农民们种地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这个前提下,种地的产出也明显提高。这使得日本人在进行了农地改革之后,逐渐摆脱了战后经济崩溃后,饥饿的阴影。
而且,当人数众多的农民稳定了自己的生活之后,日本战后浮动的人心,也终于完全安定了下来。正如经济评论家西忠雄所言:“富庶的农村是日本社会长期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不过,美国人这么做,其实也没安什么好心。虽然,对日本的农地改革在最初缓解了日本人的饥饿。但是,后患也不小。
日本耕地的面积本来就小的可怜。一旦分割成数百万份,每一份就更是小的可怜。而按照人本性而言,无论什么东西,一旦被分散到每一个个体手中,再想聚合起来,就会难比登天。
想要重新凝聚,至少会有数百万人的利益,需要调和。这在不使用暴力强迫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可能实现。因此,美国人对日本人进行的农地改革,实际上阻断了日本人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
而美国人生产效率高、农产品价格低的秘诀,就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人失去了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之后,日本人农产品的价格,自然会比美国人高。而产量却不会很高。
这样,日本人的粮食供应,便不得不依赖于国外。而由于其粮食价格太高,日本也会自然而然的成为美国农产品的倾销地之一。时间越长,这个效应越明显。
在日本农地改革的黄金时间过去后,一九六零年,日本人的食物自给率是百分之七十九,而到了后世一九九零年,日本人的食物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了百分之四十。如果按照卡路里计算,日本人有百分之六十六的食物,需要依赖进口。
但是,在后世,日本人为了保持自己农产品的竞争力,又不得不将农产品关税维持在全世界最高的水平。小麦的关税是百分之二百一十,大米的关税是百分之四百九十,花生的关税是百分之五百!而某一种魔芋的关税,竟然高达百分之九百九十!
由于农业的产量和生产率上不去,大量日本人不得不在后世的商业社会中,选择其他的行业去做。农业从业人员日益下降,从一千四百万,降到二百八十万。而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在后世的二零零二年,作为基础行业的农业,仅占百分之一。
与此同时,后世的日本由于大量的人不能从农业中获得高利。土地荒废非常严重。日本四百八十万公顷的农业用地中,有将近一半,处于荒废状态。
跟据原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僚、现产业经济研究所的山下一仁计算——现在日本的四百八十万公顷农地,只有全部用来种土豆,才有可能养活日本人。万一发生如二战等紧急情况,全日本每人每天的口粮要削减三分之二才能应付。
日本战后饿殍遍地的情况,将会重现!
而日本农业基本法的起草者之一、后来多次参与世贸组织谈判的资深官僚小仓武一,更是对日本粮食的自给率忧心忡忡——“在国际舆论中留下这么坏的印象,在世界自由贸易中付出了被深深孤立的代价,终日生活在莫名的恐惧之中,生怕输入稻米农民就将毁灭,主食供应会完全让渡给外人之手……”
“日本今天的现状,真令人忧虑。一些人以食物安全保障为借口反对大米输入,但在自己生产的稻米比国外贵七八倍的情况下,还有何安全保障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看似繁荣。其实只需要封锁其粮食进口,只需要月余的时间,日本的经济就会重新崩溃。社会秩序也将大乱。所以,在后世的日本人重新解读美国人对其进行的农地改革时,普遍认为其不过是“占领军的绝对权威和知识官僚误解情热”相结合的产物。 ↑返回顶部↑
由于这种集举国之力的重点倾斜,一九四七年,成为日版本历史上煤炭行业增长最快的一年。增长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三点二。一举扭转了日本工业生产负增长的局面。
日本经济,就此算是缓过一口气。开始了实际上的复苏。
当然,美国人对日本的改造,并不止于工业。在拆解日本的世家财阀时,美国人便开始了对日本人农业的改造。
日本人的农业关系,受中国影响,在千年以来,都是上层对下层的分封关系,都是地主和佃农的关系。虽然受西方影响,日本人的改变比较早。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八七二年,日本明治政府便开始了土地改革。
这场改革中,日本明治政府承认了土地私有权,根据土地的实际支配权确定土地所有权——由农民世袭租种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农民短期租用的土地,归出租人所有;典押的土地,归受押人所有。
到了一八七三年,日本人又颁布了地税改革条例。
不过,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太多作用。地税改革后由于租佃和地税相当于全年收获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地主和农民的关系,还保留着原本的关系。农民的土地问题根本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所以,大量的日本人,仍旧维持着租佃与耕种的生活方式。与经济获得方式。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能力进入工厂和城市。这种劳动力在产业上的偏移,使得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未能出现象西方国家原始积累时期那样,源源不断地出现大量离开农业生产流入城市劳动市场的产业后备军。
由于劳动力的缺失,和低层次经济体系的运作使得普通民众消费能力的缺失,日本人根本没有太大的国内市场可言。这使得日本人的经济,在原始积累的时期,便只能另寻出路。
想要发展,外国的市场和外国的资源必不可少。日本人为了发展经济,只能从外界掠夺财富。美国人很明确的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允许日本人恢复经济的同时,也着手于拆解日本原本的农业生产方式。因为这才是日本对外扩张与掠夺的根源。
从一九四六年十月开始,一直到一九五零年,根据美国人制定的农地改革法案,在乡地主土一町步(约合十四点八市亩)以上的出租土地中的一百九十四万町步,被美国人以战前的土地价格强行收购,并转卖给四百二十万户普通农民。
由于战后日本经济崩溃,日本的通货膨胀极为严重,所以,购买一件东西的价格,是战前的百倍之多。以战前的价格在战后购买土地,简直就等于是强行掠夺。而所谓的购买土地,简直就等于是白送。
所以,这样的改革,非常受普通民众的欢迎。在美国人的监督下,日本各地迅速成立了“农地改革委员会”。人数明显偏少的日本地主们,在美国人的枪口下,毫无反抗之力。土地迅速的被他人瓜分完毕。
由于美国人对日本的农地改革,日本农民们种地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这个前提下,种地的产出也明显提高。这使得日本人在进行了农地改革之后,逐渐摆脱了战后经济崩溃后,饥饿的阴影。
而且,当人数众多的农民稳定了自己的生活之后,日本战后浮动的人心,也终于完全安定了下来。正如经济评论家西忠雄所言:“富庶的农村是日本社会长期稳定,经济不断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不过,美国人这么做,其实也没安什么好心。虽然,对日本的农地改革在最初缓解了日本人的饥饿。但是,后患也不小。
日本耕地的面积本来就小的可怜。一旦分割成数百万份,每一份就更是小的可怜。而按照人本性而言,无论什么东西,一旦被分散到每一个个体手中,再想聚合起来,就会难比登天。
想要重新凝聚,至少会有数百万人的利益,需要调和。这在不使用暴力强迫的情况下,几乎没有可能实现。因此,美国人对日本人进行的农地改革,实际上阻断了日本人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
而美国人生产效率高、农产品价格低的秘诀,就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在日本人失去了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性之后,日本人农产品的价格,自然会比美国人高。而产量却不会很高。
这样,日本人的粮食供应,便不得不依赖于国外。而由于其粮食价格太高,日本也会自然而然的成为美国农产品的倾销地之一。时间越长,这个效应越明显。
在日本农地改革的黄金时间过去后,一九六零年,日本人的食物自给率是百分之七十九,而到了后世一九九零年,日本人的食物自给率已经下降到了百分之四十。如果按照卡路里计算,日本人有百分之六十六的食物,需要依赖进口。
但是,在后世,日本人为了保持自己农产品的竞争力,又不得不将农产品关税维持在全世界最高的水平。小麦的关税是百分之二百一十,大米的关税是百分之四百九十,花生的关税是百分之五百!而某一种魔芋的关税,竟然高达百分之九百九十!
由于农业的产量和生产率上不去,大量日本人不得不在后世的商业社会中,选择其他的行业去做。农业从业人员日益下降,从一千四百万,降到二百八十万。而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在后世的二零零二年,作为基础行业的农业,仅占百分之一。
与此同时,后世的日本由于大量的人不能从农业中获得高利。土地荒废非常严重。日本四百八十万公顷的农业用地中,有将近一半,处于荒废状态。
跟据原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僚、现产业经济研究所的山下一仁计算——现在日本的四百八十万公顷农地,只有全部用来种土豆,才有可能养活日本人。万一发生如二战等紧急情况,全日本每人每天的口粮要削减三分之二才能应付。
日本战后饿殍遍地的情况,将会重现!
而日本农业基本法的起草者之一、后来多次参与世贸组织谈判的资深官僚小仓武一,更是对日本粮食的自给率忧心忡忡——“在国际舆论中留下这么坏的印象,在世界自由贸易中付出了被深深孤立的代价,终日生活在莫名的恐惧之中,生怕输入稻米农民就将毁灭,主食供应会完全让渡给外人之手……”
“日本今天的现状,真令人忧虑。一些人以食物安全保障为借口反对大米输入,但在自己生产的稻米比国外贵七八倍的情况下,还有何安全保障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看似繁荣。其实只需要封锁其粮食进口,只需要月余的时间,日本的经济就会重新崩溃。社会秩序也将大乱。所以,在后世的日本人重新解读美国人对其进行的农地改革时,普遍认为其不过是“占领军的绝对权威和知识官僚误解情热”相结合的产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