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韩小英 第129节(2 / 4)
家常凉菜跟酸辣土豆丝简单好做出菜快,所以先上来。
韩小英拿起筷子尝了口酸辣土豆丝,边吃边摇了摇头,这菜厨师的水平一般,土豆丝火候过了,不是很脆。
家常凉菜还可以,她不太能吃辣,这菜很对她胃口。
随后葱爆羊肉,烧茄子,罗宋汤,也陆续上来了,只是羊肉太老,茄子没去皮,其他菜韩小英都不想尝了。
不知道是不是做菜的师傅知道她跟李伟明来了,吓得紧张发挥失常,还是故意藏拙,反正每道菜都不尽人意。
李伟明越吃脸上笑意越胜,就吉祥大师傅的这厨艺,他真不好恭维,水平太一般了,就是菜单上所有的菜,价格都比明和便宜,而且恰好就便宜那么一丢丢。
肯定跟姓鲁的有关系,她在明和干了一年多,对明和的菜价一清二楚,杨红玲能准确的掌握明和的每一道菜价并不难。
而且杨红玲以前去过很多次明和吃饭,肯定是知道自家的菜不如明和,才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挖明和的厨师。
想通了这个关键,李伟明就像解出了一道难题,心情非常舒爽。
一桌的菜都没吃几口,两人的肚子就饱了,韩小英叫服务员结账的同时给她打包。
在吉祥消费满十八有优惠,杨红玲抹去了她一块钱。
韩小英放好找回的零钱,跟李伟明带着打包好的菜出了包间。
见他们一前一后出来了,杨红玲还过来招呼:“吃完了,小英。”
韩小英走在前头:“吃完了,玲姐,你这店装修的不错。”她说的是实话。
杨红玲自然也听出来了:“谢谢,以后过来玩吧。”韩小英来没找茬,纯吃饭,那就是顾客,杨红玲这点格局还是有的,态度上诚恳多了。
“好的,玲姐,你忙着吧,我们回去了。”吃也吃了,看也看了,该回去研究研究接下来怎么办了。
杨红玲一直把他们送到饭店门外,看着他们进了对面才转身回去。
肖兰见李伟明回来了,身后还跟着韩小英,她一脸诧异,刚才她没注意李伟明去了对面,也不知道韩小英来了,但是有看见他们从对面饭店出来。
“小英,你们俩这是探敌情去了?”
韩小英呵呵笑着:“肖兰姐,你这比喻很形象,我们就是去对面尝菜了,还打包不少回来。”说完她举起手上的塑料袋给肖兰看。
肖兰看了看:“你们俩可真没少点,这么多菜都没怎动,小英一会儿你带回去吧,不然白瞎了。”
“我先不急着回去,我给郑家和打个电话,有事儿跟他商量。”
“把谭雅婷也一块叫来,你不来,她也不来了,你要在这儿,她恨不得天天来,赶紧把她叫来干活,就数她最能偷懒。”李伟明调侃道
他们四个很长时间没开会了,韩小英电话打完,不过半个小时郑家和跟谭雅婷就到了。
二楼一号包间。
一张桌子四个人,分开各坐两边,桌子中间放着壶茶跟几盘水果。
等着大家坐好,韩小英先开口说道:“店里散客的流量不如从前了,可能很多人都吃腻了明和的菜,就是让我老吃一家我也想换换口味。”
李伟明低头想了一下,确实,谁经常吃一家的菜都会腻,他借用肖兰的话道:“新鲜事物比较吸引喜新厌旧的人。”
“对,咱们明和不能一成不变,要想办法时常给客人新鲜感,哪怕同样一道菜,换个做法,感官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韩小英不会经商,但她懂得变通,而且前世供为了儿子上学她在餐馆干过好几年活,耳濡目染的知道一些开饭店的事,加上这一世的阅历,所以她说的头头是道。 ↑返回顶部↑
韩小英拿起筷子尝了口酸辣土豆丝,边吃边摇了摇头,这菜厨师的水平一般,土豆丝火候过了,不是很脆。
家常凉菜还可以,她不太能吃辣,这菜很对她胃口。
随后葱爆羊肉,烧茄子,罗宋汤,也陆续上来了,只是羊肉太老,茄子没去皮,其他菜韩小英都不想尝了。
不知道是不是做菜的师傅知道她跟李伟明来了,吓得紧张发挥失常,还是故意藏拙,反正每道菜都不尽人意。
李伟明越吃脸上笑意越胜,就吉祥大师傅的这厨艺,他真不好恭维,水平太一般了,就是菜单上所有的菜,价格都比明和便宜,而且恰好就便宜那么一丢丢。
肯定跟姓鲁的有关系,她在明和干了一年多,对明和的菜价一清二楚,杨红玲能准确的掌握明和的每一道菜价并不难。
而且杨红玲以前去过很多次明和吃饭,肯定是知道自家的菜不如明和,才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挖明和的厨师。
想通了这个关键,李伟明就像解出了一道难题,心情非常舒爽。
一桌的菜都没吃几口,两人的肚子就饱了,韩小英叫服务员结账的同时给她打包。
在吉祥消费满十八有优惠,杨红玲抹去了她一块钱。
韩小英放好找回的零钱,跟李伟明带着打包好的菜出了包间。
见他们一前一后出来了,杨红玲还过来招呼:“吃完了,小英。”
韩小英走在前头:“吃完了,玲姐,你这店装修的不错。”她说的是实话。
杨红玲自然也听出来了:“谢谢,以后过来玩吧。”韩小英来没找茬,纯吃饭,那就是顾客,杨红玲这点格局还是有的,态度上诚恳多了。
“好的,玲姐,你忙着吧,我们回去了。”吃也吃了,看也看了,该回去研究研究接下来怎么办了。
杨红玲一直把他们送到饭店门外,看着他们进了对面才转身回去。
肖兰见李伟明回来了,身后还跟着韩小英,她一脸诧异,刚才她没注意李伟明去了对面,也不知道韩小英来了,但是有看见他们从对面饭店出来。
“小英,你们俩这是探敌情去了?”
韩小英呵呵笑着:“肖兰姐,你这比喻很形象,我们就是去对面尝菜了,还打包不少回来。”说完她举起手上的塑料袋给肖兰看。
肖兰看了看:“你们俩可真没少点,这么多菜都没怎动,小英一会儿你带回去吧,不然白瞎了。”
“我先不急着回去,我给郑家和打个电话,有事儿跟他商量。”
“把谭雅婷也一块叫来,你不来,她也不来了,你要在这儿,她恨不得天天来,赶紧把她叫来干活,就数她最能偷懒。”李伟明调侃道
他们四个很长时间没开会了,韩小英电话打完,不过半个小时郑家和跟谭雅婷就到了。
二楼一号包间。
一张桌子四个人,分开各坐两边,桌子中间放着壶茶跟几盘水果。
等着大家坐好,韩小英先开口说道:“店里散客的流量不如从前了,可能很多人都吃腻了明和的菜,就是让我老吃一家我也想换换口味。”
李伟明低头想了一下,确实,谁经常吃一家的菜都会腻,他借用肖兰的话道:“新鲜事物比较吸引喜新厌旧的人。”
“对,咱们明和不能一成不变,要想办法时常给客人新鲜感,哪怕同样一道菜,换个做法,感官上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韩小英不会经商,但她懂得变通,而且前世供为了儿子上学她在餐馆干过好几年活,耳濡目染的知道一些开饭店的事,加上这一世的阅历,所以她说的头头是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