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夫妻科举养家日常 第90节(1 / 4)
封璟一边触摸一边感叹道,“这茶盘真的太让人耳目一新了。”
他相信,每一位见过这茶盘的客人,都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姜月含笑道,“封公子满意就好。”
封璟想给每一个雅间都配一个这样的茶盘,于是问道,“姜姑娘,这茶盘你做一个需要我给多少银子?”
姜月道,“这第一个茶盘,就当我送封公子的。后面若公子想做,八十两银子一个,且树脂和黄杨木需要您去寻,不知您需要几个?”
这茶盘,从前期的雕刻,到中间的上色,以及最后填充树脂及绘画,都很费一番功夫。
封璟听完心中微微惊讶,这茶盘的价格定得也太贵了,八十两的做工价钱,加上黄杨木和树脂,至少一百二十两银子一个。
如果每个雅间都配一个的话,那花费的钱都可以买下一座茶楼了。
但这茶盘他当真十分喜欢,又的确想买。
姜月看出了他的顾虑,笑道,“其实小女子认为,这茶盘没必要每个雅间都有,雅间也可以分等级,选几个上等雅间摆上这茶盘即可,相应的茶座费可以收得更贵。
“说到底,这茶盘也只是吸引客人的噱头,你这茶楼有的,旁的茶楼却没有,客人听说了便觉得好奇,便会过来一探究竟。
“因此,少而精即可,多了,便也不稀奇了。”
封璟听完只觉恍然大悟,感慨姜月颇有经商天赋,若是生在富贵人家的男子,必能干一番大事业。
他态度谦和道,“那既然如此,那我便再定五个好了,今日先给姜姑娘一半的银子作为定金,黄杨木和树脂我三日内便会送到。”
“东西不急……”姜月思索片刻后道,“我最近可能要换地方,你这两日等我消息再送。”
她可能过两日会搬到集市中心,手工坊离无忧手工坊还挺远的,如果这样的话她又得花功夫将东西搬一遍。
当然,也可能新的铺子需要重新布置一阵子再搬。总之,在没买铺子之前都不好说。
最终,姜月带着二百两定金回姜家,准备用过午饭后再同姜氏夫妇一起去挑铺子。
这笔定金她倒是不担心会有什么风险,一方面是她相信她能做好后面的茶盘,另一方面即使真的没做好需要退,封璟给她的两个月时间也足够她挣二百两银子了。
有了这笔银子,今日买铺子的选择余地就更多了。
第97章 童试第一
闻北哲昨晚一夜未归。
原因是他去找好友, 让他帮忙去吏部尚书那里打听打听裴秋生童试的结果。
吏部尚书掌管人事任命,最关注科考结果,从童试到乡试, 到会试, 无一不关心,又与赵太傅交好, 消息灵通得很。
不过往常这个时间, 他的小道消息还不会这么早就出来, 要再过两天。
结果他的好友那么一问,没想到吏部尚书还真知道。吏部尚书嘴上没个把门的, 有人问就说了,闻北哲也就因此知道了裴秋生真的考得了童试第一。
他根本不愿意相信, 长安城参加童试的学子没有上千也有数百,别说考第一了, 便是得了个前十, 那都是学子里面顶厉害的佼佼者。
他一个从五岁启蒙开始学习,在父母的教导下对学业从未松懈过的镇国公府公子, 当年也不过在童试中考了第二十名。
母亲还为此骄傲了很久。
这一次的童试第一怎么会是裴秋生? ↑返回顶部↑
他相信,每一位见过这茶盘的客人,都会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姜月含笑道,“封公子满意就好。”
封璟想给每一个雅间都配一个这样的茶盘,于是问道,“姜姑娘,这茶盘你做一个需要我给多少银子?”
姜月道,“这第一个茶盘,就当我送封公子的。后面若公子想做,八十两银子一个,且树脂和黄杨木需要您去寻,不知您需要几个?”
这茶盘,从前期的雕刻,到中间的上色,以及最后填充树脂及绘画,都很费一番功夫。
封璟听完心中微微惊讶,这茶盘的价格定得也太贵了,八十两的做工价钱,加上黄杨木和树脂,至少一百二十两银子一个。
如果每个雅间都配一个的话,那花费的钱都可以买下一座茶楼了。
但这茶盘他当真十分喜欢,又的确想买。
姜月看出了他的顾虑,笑道,“其实小女子认为,这茶盘没必要每个雅间都有,雅间也可以分等级,选几个上等雅间摆上这茶盘即可,相应的茶座费可以收得更贵。
“说到底,这茶盘也只是吸引客人的噱头,你这茶楼有的,旁的茶楼却没有,客人听说了便觉得好奇,便会过来一探究竟。
“因此,少而精即可,多了,便也不稀奇了。”
封璟听完只觉恍然大悟,感慨姜月颇有经商天赋,若是生在富贵人家的男子,必能干一番大事业。
他态度谦和道,“那既然如此,那我便再定五个好了,今日先给姜姑娘一半的银子作为定金,黄杨木和树脂我三日内便会送到。”
“东西不急……”姜月思索片刻后道,“我最近可能要换地方,你这两日等我消息再送。”
她可能过两日会搬到集市中心,手工坊离无忧手工坊还挺远的,如果这样的话她又得花功夫将东西搬一遍。
当然,也可能新的铺子需要重新布置一阵子再搬。总之,在没买铺子之前都不好说。
最终,姜月带着二百两定金回姜家,准备用过午饭后再同姜氏夫妇一起去挑铺子。
这笔定金她倒是不担心会有什么风险,一方面是她相信她能做好后面的茶盘,另一方面即使真的没做好需要退,封璟给她的两个月时间也足够她挣二百两银子了。
有了这笔银子,今日买铺子的选择余地就更多了。
第97章 童试第一
闻北哲昨晚一夜未归。
原因是他去找好友, 让他帮忙去吏部尚书那里打听打听裴秋生童试的结果。
吏部尚书掌管人事任命,最关注科考结果,从童试到乡试, 到会试, 无一不关心,又与赵太傅交好, 消息灵通得很。
不过往常这个时间, 他的小道消息还不会这么早就出来, 要再过两天。
结果他的好友那么一问,没想到吏部尚书还真知道。吏部尚书嘴上没个把门的, 有人问就说了,闻北哲也就因此知道了裴秋生真的考得了童试第一。
他根本不愿意相信, 长安城参加童试的学子没有上千也有数百,别说考第一了, 便是得了个前十, 那都是学子里面顶厉害的佼佼者。
他一个从五岁启蒙开始学习,在父母的教导下对学业从未松懈过的镇国公府公子, 当年也不过在童试中考了第二十名。
母亲还为此骄傲了很久。
这一次的童试第一怎么会是裴秋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