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3 / 4)
方之平也不再揪着这个话题,人家的家务事儿,提醒几句就已经尽到朋友的本分了,再插手,很有可能会弄得里外不是人。
***
这是方之平前世今生第一次不在家过年,进了二十三,就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年货,王夫人还带着他去赶了一次集市,大抵从古至今女人的购买欲望都大得很,他们特意租的那辆马车都被装满了,方之平没法子,十几里的路总不能让老太太走回去,坐在车辕上又太冷,只能卸下去三成东西,让同村的人看着,等会儿他再回来接。
腊月二十六这天,王先生的两个儿子都拖家带口的回来了,因为王先生有两个未出阁的孙女,所以方之平也不好多待,哪怕王先生和王夫人再三挽留,还是没留在王家过年。
方之平回自个儿的宅院带了王夫人给的一大堆年货,都是王夫人自己做的,也算增添点年味。
宅院早就被打扫了,这次跟着方之平出来的几个小厮都是宋氏安排的,品性、相貌、能力无一不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府里都知道二少爷有出息,所以想过来跟着的下人不少,不少又是家生子,家里人在府里能说得上话,所以给宋氏递话走路子的人不少,宋氏自然是觉得人选越来越多才好,花了好大功夫才把几个南下的随从挑好。
但从侯府带过来的人都是二十左右的青年,一个会做饭的人都没有,少爷不在,他们这些人也不敢去买人,每天只能凑合着去街上买点,方之平回来以后才发现自己是考虑少了,赶紧带人雇了两个做饭的婆子回来,至于丫鬟倒是一个没要。
雇人自然没有卖身契,不过四、五十岁能出来做厨娘的,家里也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一个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 ,女儿、女婿平日里的帮衬是有限的,又不能养着她,无奈出来讨个事做,另一个虽然有丈夫,还有个读书的儿子,但是实在是穷,为了儿子的书费,她也不得不出来干活。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就更是没办法不让人想家了,心里闷的慌,方之平也无心念书,一连写了十几张的家信才停下来,又派人把信送到驿站去,寄往京城。
“少爷,府里的信刚好到驿站了,还没往外送呢,我正好拿回来了。”刘时双手恭敬的举着七、八封信。
官方的驿站可以用来送信,但收费颇高,而且并不是每家的书信都会派人给送到家。只有有权有势的人家才可以享受这个待遇,方之平一个侯府次子,在江南这地界还真算不上是有权有势,能让人家亲自送过来,还是银子使劲儿。
方之平这一年来在府里的地位渐长,而且这次出门,对外的借口是出去游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了,所以侯府正儿八经的主子全都写了信过去问候,上到老太太,下到方道如最小的儿子方之业,甚至专心备嫁的慧姐儿,一个都没拉下。
写家信基本上都是报喜不报忧,但也有例外的。
比如老祖宗,信中除了大篇幅抒情以外,后面就是在卖惨,说自己身体越来越不好,管家力不从心,有心想让宋氏接掌管家权,但又怕她没有经验,无奈,只能让小崔氏管事儿。
比如慧姐儿,她的信是众人当中最长的,前半篇满是关心之词,后半篇画风突转,讲青哥儿如何努力念书,如何崇拜他,若是兄弟齐心,未来又会如何光明,但读书的条件又是如何艰难,她一想到这儿,她就心疼,想一辈子待着府里照看青哥儿,让他少吃些苦头。
方之平对这两位的信,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前者重权,硬生生将他娘置于尴尬之地,后者他都没见过几面,谈何来得兄妹之情,对方想让自己帮衬青哥儿,虽然可以理解,但并不代表他会照做。
出身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但既得了这样的出身,就得选择承担这个出身带来的一切,无论好的,还是坏的,方之平很清楚,他和方之青、方之业,很多时候就是天然的敌对者,但很多时候又是天然的同盟,方之平既不想害他们,也不想帮他们。
大哥的信是最出乎方之平意料的,可能‘远香近臭’这个说法真的有道理,方之铭的信虽然短,但却有几句是关心到实处了,不像慧姐儿好几页浮于表面的关心,而是设身处地的为他想到了,若是早几年收到这样的信,方之平可能会兴冲冲的立马回信,但是现在,心里那种名为感动的东西很少,更多的是松了口气,嫡亲的兄弟当然还是和和睦睦的好,再多的就只能看缘分了。
娘亲的信一如既往让他舒心,除了温情的关心以外,就是讲她在游记里看到的美食美景,还有雪团儿的各种淘气,这家伙虽然已经算是只老猫了,但撒娇、打滚、偷零食、在榻上印梅花……它还擅长着呢。
看过娘亲的信,方之平的心就放下了一大半,离家在外,他最担心的还是娘亲,虽然对方已经都当祖母了,老祖宗也没多少精力折腾人了,但女人,特别是顶着婆婆的女人,在这个时代就是天生的弱者,他总是担心娘亲会受委屈。
其实方之平的担心并没有多少道理,宋氏并非是一味柔弱的女子,早年跟方道如感情好,心里有他,自然就不敢也不想和老祖宗闹翻脸,所以才一点管家权都没摸到,长子还被抱走了,现在对方道如没有感情了,长子已经是世子,次子也中举了,前途可期,哪怕是对上老祖宗,心里也是不怯的。
年三十的晚上,方之平是和同来的几个下人一起过的,连年夜饭都是在一个桌上吃的,毕竟这满桌子的菜,一个人吃有什么意思。
不过尽管席面上有五、六个人,但气氛一开始还是沉闷的很,跟主子一张桌子,除了刘时以外,其他人还是头一次,菜都不敢夹几次,更别提说话了,方之平劝了几次,但成效不大,胆子大的还能端起酒杯来跟他说两句吉祥话,胆子小的埋头吃菜,眼睛都不敢往上抬。
这饭吃的没意思,方之平连喝酒的心思都没了,好不容易吃到一半,暂时负责看门的婆子就过来说有人敲门,说是少爷的朋友,姓王。
方之平在江南可没几个朋友,但是都姓王,而且人家家就是这儿的,大年三十不陪家人过年,到他这儿来干嘛。
这看门的婆子也纳闷呢,都说人老成精,她今年马上就五十了,但大年三十出来找朋友的还是头一次见,要不是看对方说话文绉绉的,穿的不是那种粗布衣,她早就打发对方走了。
“行了,请他进来。”不是方之平没有安全意识,而是他这院里有五、六个成年或即将成年的男人在这儿呢,对方一个人,有什么可怕的。
方之平好奇过来找他的是一位,是和家里吵架了,还是单纯过来看看他这个独自在异乡的异客,但下首的随从可就不敢坐着了,没有外人,他们听少爷的话,坐在一张桌子上也就算了,现在少爷的朋友过来了,他们再坐着,就是丢少爷的脸。
第29章
“借多少?”方之平轻声问道,年三十出来借钱, 不是出什么事儿了? ↑返回顶部↑
***
这是方之平前世今生第一次不在家过年,进了二十三,就开始打扫卫生、准备年货,王夫人还带着他去赶了一次集市,大抵从古至今女人的购买欲望都大得很,他们特意租的那辆马车都被装满了,方之平没法子,十几里的路总不能让老太太走回去,坐在车辕上又太冷,只能卸下去三成东西,让同村的人看着,等会儿他再回来接。
腊月二十六这天,王先生的两个儿子都拖家带口的回来了,因为王先生有两个未出阁的孙女,所以方之平也不好多待,哪怕王先生和王夫人再三挽留,还是没留在王家过年。
方之平回自个儿的宅院带了王夫人给的一大堆年货,都是王夫人自己做的,也算增添点年味。
宅院早就被打扫了,这次跟着方之平出来的几个小厮都是宋氏安排的,品性、相貌、能力无一不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府里都知道二少爷有出息,所以想过来跟着的下人不少,不少又是家生子,家里人在府里能说得上话,所以给宋氏递话走路子的人不少,宋氏自然是觉得人选越来越多才好,花了好大功夫才把几个南下的随从挑好。
但从侯府带过来的人都是二十左右的青年,一个会做饭的人都没有,少爷不在,他们这些人也不敢去买人,每天只能凑合着去街上买点,方之平回来以后才发现自己是考虑少了,赶紧带人雇了两个做饭的婆子回来,至于丫鬟倒是一个没要。
雇人自然没有卖身契,不过四、五十岁能出来做厨娘的,家里也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一个死了丈夫,又没有儿子 ,女儿、女婿平日里的帮衬是有限的,又不能养着她,无奈出来讨个事做,另一个虽然有丈夫,还有个读书的儿子,但是实在是穷,为了儿子的书费,她也不得不出来干活。
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就更是没办法不让人想家了,心里闷的慌,方之平也无心念书,一连写了十几张的家信才停下来,又派人把信送到驿站去,寄往京城。
“少爷,府里的信刚好到驿站了,还没往外送呢,我正好拿回来了。”刘时双手恭敬的举着七、八封信。
官方的驿站可以用来送信,但收费颇高,而且并不是每家的书信都会派人给送到家。只有有权有势的人家才可以享受这个待遇,方之平一个侯府次子,在江南这地界还真算不上是有权有势,能让人家亲自送过来,还是银子使劲儿。
方之平这一年来在府里的地位渐长,而且这次出门,对外的借口是出去游学,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呢了,所以侯府正儿八经的主子全都写了信过去问候,上到老太太,下到方道如最小的儿子方之业,甚至专心备嫁的慧姐儿,一个都没拉下。
写家信基本上都是报喜不报忧,但也有例外的。
比如老祖宗,信中除了大篇幅抒情以外,后面就是在卖惨,说自己身体越来越不好,管家力不从心,有心想让宋氏接掌管家权,但又怕她没有经验,无奈,只能让小崔氏管事儿。
比如慧姐儿,她的信是众人当中最长的,前半篇满是关心之词,后半篇画风突转,讲青哥儿如何努力念书,如何崇拜他,若是兄弟齐心,未来又会如何光明,但读书的条件又是如何艰难,她一想到这儿,她就心疼,想一辈子待着府里照看青哥儿,让他少吃些苦头。
方之平对这两位的信,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前者重权,硬生生将他娘置于尴尬之地,后者他都没见过几面,谈何来得兄妹之情,对方想让自己帮衬青哥儿,虽然可以理解,但并不代表他会照做。
出身不是自己能够选择的,但既得了这样的出身,就得选择承担这个出身带来的一切,无论好的,还是坏的,方之平很清楚,他和方之青、方之业,很多时候就是天然的敌对者,但很多时候又是天然的同盟,方之平既不想害他们,也不想帮他们。
大哥的信是最出乎方之平意料的,可能‘远香近臭’这个说法真的有道理,方之铭的信虽然短,但却有几句是关心到实处了,不像慧姐儿好几页浮于表面的关心,而是设身处地的为他想到了,若是早几年收到这样的信,方之平可能会兴冲冲的立马回信,但是现在,心里那种名为感动的东西很少,更多的是松了口气,嫡亲的兄弟当然还是和和睦睦的好,再多的就只能看缘分了。
娘亲的信一如既往让他舒心,除了温情的关心以外,就是讲她在游记里看到的美食美景,还有雪团儿的各种淘气,这家伙虽然已经算是只老猫了,但撒娇、打滚、偷零食、在榻上印梅花……它还擅长着呢。
看过娘亲的信,方之平的心就放下了一大半,离家在外,他最担心的还是娘亲,虽然对方已经都当祖母了,老祖宗也没多少精力折腾人了,但女人,特别是顶着婆婆的女人,在这个时代就是天生的弱者,他总是担心娘亲会受委屈。
其实方之平的担心并没有多少道理,宋氏并非是一味柔弱的女子,早年跟方道如感情好,心里有他,自然就不敢也不想和老祖宗闹翻脸,所以才一点管家权都没摸到,长子还被抱走了,现在对方道如没有感情了,长子已经是世子,次子也中举了,前途可期,哪怕是对上老祖宗,心里也是不怯的。
年三十的晚上,方之平是和同来的几个下人一起过的,连年夜饭都是在一个桌上吃的,毕竟这满桌子的菜,一个人吃有什么意思。
不过尽管席面上有五、六个人,但气氛一开始还是沉闷的很,跟主子一张桌子,除了刘时以外,其他人还是头一次,菜都不敢夹几次,更别提说话了,方之平劝了几次,但成效不大,胆子大的还能端起酒杯来跟他说两句吉祥话,胆子小的埋头吃菜,眼睛都不敢往上抬。
这饭吃的没意思,方之平连喝酒的心思都没了,好不容易吃到一半,暂时负责看门的婆子就过来说有人敲门,说是少爷的朋友,姓王。
方之平在江南可没几个朋友,但是都姓王,而且人家家就是这儿的,大年三十不陪家人过年,到他这儿来干嘛。
这看门的婆子也纳闷呢,都说人老成精,她今年马上就五十了,但大年三十出来找朋友的还是头一次见,要不是看对方说话文绉绉的,穿的不是那种粗布衣,她早就打发对方走了。
“行了,请他进来。”不是方之平没有安全意识,而是他这院里有五、六个成年或即将成年的男人在这儿呢,对方一个人,有什么可怕的。
方之平好奇过来找他的是一位,是和家里吵架了,还是单纯过来看看他这个独自在异乡的异客,但下首的随从可就不敢坐着了,没有外人,他们听少爷的话,坐在一张桌子上也就算了,现在少爷的朋友过来了,他们再坐着,就是丢少爷的脸。
第29章
“借多少?”方之平轻声问道,年三十出来借钱, 不是出什么事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