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林霁先回了林宅,收拾好东西之后才出发往高家去。
  高士奇的宅子是皇帝御赐的,坐落在内城,位置挺好,三进大四合院官邸住着一家子。高士奇有四个孩子,尚未分家。妻子张氏出身农家,前几年已经去世,大儿子高毅现如今在外城开了书院,教书育人。二儿子高通进学,三儿子高致年纪最小,心思却最多,跟在外祖身边。
  高毅已经成亲,仅有一女今年十岁,开始留头。高母对这个孙女很是疼爱,巴不得日日带在身边,林霁未认祖归宗时,高士奇曾有心为两人定下婚事,不过后来林霁回了林家,高士奇也就歇了这个心思。
  汇合了文祥,两人骑马来到高宅门外。通报后,直接进了主院。恰逢休沐,高士奇宴请礼部下属官员,员外郎霍齐和章天佑很有眼色地告辞了。剩下的跟林霁有过一面之情的都留了下来,尽管林霁和文祥年纪尚小,却也被强行灌了几杯酒水。很快两人就昏昏然欲睡,文祥是真的醉倒,而林霁,装模作样地也躲过了一劫。
  待到两人醒神在书房坐好,已是午时。
  “我看你这些天拿过来的文章大有长进,深感欣慰,我看,这样水平已经足够在会试中崭露头角啦。过犹不及,林霁孩儿,你要懂得这个道理。”高士奇拿着林霁的时文评论道,不是他夸大,他与康熙帝久年相处,对他的性格可谓摸清了三分。可这三分熟悉已然够用,皇帝是绝对不会喜欢看到一个十五岁的状元,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石。相反,他更愿意看到的肯定是未曾雕琢的璞玉,经由他手,变得蹭亮发光。
  林霁一点就通,他点了点头,拱手行礼,“多谢先生教诲,林霁铭记在心。”说完就坐下在旁边等着高士奇点评文祥的文章。
  瓜尔佳氏文祥是满族人,对于汉文的学习有欠缺,不过会试中满汉分榜,满人有优待,他这样的水平,已经足够傲视群雄了,“文章辞藻华丽,修饰手法运用得当,只不过太泛,应该要挑一些深入讲解一下,方才能显得出众。”一味追求华丽辞藻是不实际的,尤其康熙帝本身就是个实干家,他尚未对到年老需要恭维的时候。
  “此次会试共有学子三百五十人,其中苏州能人尤其多,恐怕此次状元郎又该是个苏州人。”高士奇抚须感叹,“江山代有才人出,前浪要死在沙滩了。”他经常跟林霁聊天,很多时候会被林霁的语出惊人吓到,不过也学到了许多实用的句子和形容词。
  “先生何必如此调侃我们,学生们不过是稍微露了点头就要被你这样说,要是真的有人顶了您的位置,那不得被你在背后骂死。”林霁与高士奇感情很好,屋内也没有外人,他自然不忌口。
  “你啊,迟早要坏在这个嘴巴上。”高士奇用卷子敲了敲林霁的脑袋,“我出了几道题,你们各写两篇时文,下一个休沐日再送过来给我。”
  每人三张纸,每张纸上两道题目,算下来,十天的时间要出十二篇文章。林霁唉声叹气地走出书房,还没进内院门就被拉住。
  “林兄,再往前就是内院了,正所谓男女七岁不同席,你跟先生再好,也不可随便进入内院,要是冲撞了哪位就不好了。”文祥拉住林霁不让他进去,无奈之下的林霁只好蔫蔫地跟在他身后,准备回家。
  这十二篇文章写下来,本来还准备出城去庄子耍耍的林霁彻底被困在书房挣扎。
  当然,他也没有闲着,看书累了的时候就天马行空地想着自己规划中的生活,无数的奇思妙想通过林东往下吩咐。
  首先是让林东在城东郊区买了一块山地,带一个小庄子,安置好了就招人开了一个小作坊,专门制作瓷器。他手上有一波从前朝大族手中买下的匠人,最是擅长制器烧瓷。
  经过技术改良,加上匠人不断摸索,现如今已有骨瓷面世,而林霁要做的就是让这些艺术品变成日常能用的工具。在重金悬赏后,作坊里的能工巧匠做出了许许多多新鲜的东西,餐具、厨具、摆件等等,颜色越来越丰富,形状越来越精巧。另外,他还将手下几个远在苏州的擅长制作琉璃匠人召到庄子里,建了个小小的琉璃厂。
  其次就是加工自己习惯用的东西,吃的喝的玩儿的,各种各样的新奇玩意儿从这个小作坊中流入多宝阁,然后流入京城大大小小的各户人家。
  最后,他还在山里试种药材,在湖中试养珍珠,在田里种花。
  反正就是极尽自己的本事各种折腾,在空间的保障下,很多品种都异乎常理地存在着,也使得手下的管事越来越信服。
  中秋将近,苏南庄子的东西一船船源源不断地送入林家宅子,梅炭竹炭堆满了杂物间,各种食材丰富了厨房的柜子和主人的餐桌,各色各样的丝绸摆件,各种各样的新鲜吃食。林霁没有独享,他将这些东西收拾了好几份,给相熟的人家送去。
  当然,也少不了贾家的那份。
  林霁可不是个大方的,尤其是来京时他的帖子直接被忽视,第二天派人去问,贾府管家倒是客气,说是最近忙,等有空一定会登门拜访云云。林霁心里不得劲儿,对贾家的印象就更不好了。
  于是准备的东西大多稀疏平常,十几匹江南锦缎,一些新鲜的腊鸡腊鸭,加上一些江南土特产,就算是节礼了。
  贾母收到礼单的时候扫了一眼,当下就明白了媳妇特意拿来给她看的意思。林霁送的都是乡下的土特产,礼单也写得平平无奇。贾王氏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小姑子的痛处,不狠狠踩一脚怎么对得起当年她的“款待”。
  “您看这孩子,一个人在京中也是可怜,巴巴地送这些吃食过来,大约也是想让老太太尝尝鲜吧。不过这些东西我们自家庄子也有,倒是不显得稀罕。”贾王氏假意说道,“说到底还是小姑往年准备的更为妥帖,不知扬州今年还送不送节礼。”说完噗嗤一笑,“瞧儿媳的嘴,太快说错了,这小姑对太太最有心,她的节礼肯定还在路上呢。”
  “嗯,着人将这些送进厨房,近日能用的就先用上,总归是一片孝心。”贾母不动声色,吩咐道:“这回礼你要好好准备,好歹也是我们理亏,这孩子之前递了帖子,只不过因为贵人进位的事儿倒是给耽搁了。如今少不得要多多补偿,否则女婿上京叙职,知道了,以后亲戚相处难免有疙瘩。”
  贾王氏扯着帕子,心里好一阵咒骂,老太婆说得倒轻巧,多些回礼,那也要看东西从哪里出啊。
  作者有话要说:  我本身对清朝的印象就来自电视剧,于是肯定会有很多槽点,希望轻喷,谢谢o(n_n)o。
  不过,很快你们就会看到更狗血的剧情,然后就不会舍得喷我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